求职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糟糕经历?

近期数据显示,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以下简称“青年失业率”)达18.2%,创下自2018年1月此数据定期公布以来的新高。而另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人,也创下创历史新高。

第1个回答  2022-06-11
下面说个小编的真实经历,说实话,到现在我都没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概是08、09年的样子,我决定重新找一份工作,于是利用周末去了招聘市场,并投递了心仪的岗位。

我不适合广撒网的应聘者,我都是精准定投型的。果然,没几天,HR通知我去面试了。

给我面试的有2个人,一个是HR负责人,一个是资讯处应用程式科科长。面试详情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问的很多,各方面都有涉及,当然我也回答得不错。

面试完,当然就是回去等消息了。我的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应对自如,进退有章,心里想着十拿九稳了。


(下面是关键信息,都分析分析吧!)

面试完第三天,我接到了企业的座机电话,一个男子说是企业HR地,问我是不是XX,我以为是要告诉我面试通过的消息。结果得到的答案是我面试失败,能力上面还有所欠缺,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实在抱歉,让我寻找其他工作。

面试结束第四天,还是这个电话,还是这家企业,打电话恭喜我面试合格,尽快到岗上班。

我就诧异了,说昨天不是通知我面试不合格吗?这么几天又通知我合格了?

HR也很诧异,她表示负责招聘的就是她,但是她没有通知过我,当得知是同样的电话,且是个男子的时候,她就更诧异了,因为HR没有男性员工。

后面我还是选择去上班了。进入资讯处应用程式科,发现一共就三个人,一个女的排除。只有2个男的,一个是给我面试的科长,一个是已经工作2年的员工。


可惜没有记清给我电话的男子的声音。当HR询问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说没有打,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工作没多久,那个科长辞职了,我升职成为了科长。是科长准备走,不想我来?还是老员工知道科长要走不想有竞争对手?

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一直不知道到底是谁给我打了电话,原因又是什么?

第2个回答  2022-06-11
当下职场人士,很少在一家公司呆一辈子,或是企业经营不善被迫关闭、或是职业发展寻找更大的发展平台、或为了生存而求职,也会可能是家庭等各个原因需要跳槽寻找工作。当求职第一步就是面试的时候,古语有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找工作的时候遇到哪些奇葩或者有趣的事情呢?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4种“奇葩面试”经历

一、奇葩应聘经历一:变态面试官



记得08年第一次去去面试人事助理岗,当我提前十五分钟赶到,有人把我领到一个培训室,让我填写应聘登记表,等待大约30分钟后,终于轮到我面试,我坐在2位面试官的对面,面试官是1男、1女,男的戴眼镜年轻些,女的年长的应该是主面试官。但是面试提问开始后却让我头脑发麻,面试完全针对我的隐私进行5个问题提问。

1、大学都喜欢看什么情感类书籍?2、家庭父母都是做什么的?3、你大学交几个女朋友?4、每段恋情都是什么原因结束的?

5、能否接受婚外情?

我都怀疑这是面试,还是做生活背景调查,整个面试,没有涉及任何工作相关内容及个人特长,这是一大奇葩;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4种“奇葩面试”经历

奇葩应聘经历二:挂羊头卖狗肉的面试官

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参加面试时会紧张,尤其在面试由总经理亲自面试时更加紧张。刚自我介绍完,总经理就说我们对这个岗位有一定要求的,很遗憾,你并不合适我们的人资岗位工作,不过我们愿意给年轻人机会,我们有一份工作挺适合你,就是我们的销售工作,听他说完之后,我简单的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我对销售工作没有兴趣”。

后来在电梯口遇到一些已经面试完的人,通过跟他们交谈,知道给他们面试的也是所谓的“总经理”,这“总经理”有男有女,而他们原本应聘的有财务岗/人资岗/采购岗,但最终都被以不合适为理由拒绝然后推荐他们做销售。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4种“奇葩面试”经历

奇葩应聘经历三:实施“冷暴力”的面试官

我问了公司关于这个岗位的要求,这个岗位的晋升通道、公司的发展等问题。而且面试官对于我的每个问题都回答的很简单明了,然后当我没有问题的时候,他们直接说道:你可以走了,有消息会及时通知你?当时我的心里一万句草泥马经过,整个面试过程不足5分钟,而且他们并没有问我什么问题,明显是没有兴趣去了解我。更气人的在于我刚走出他们的大楼,就收到他们发的短信:根据我们对你的面试了解,觉得你不符合我们的岗位要求,抱歉。后来经网上查询,很多人去面试都经历过类似经历;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4种“奇葩面试”经历

奇葩应聘经历四:负能量爆表的面试官

面试官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在面试过程中,把很多抱怨传递给求职者,去面试一开始,就直接问“加班能不能接受”,我说只要有发展可以接受,面试官就开始说公司加班严重,没有加班费,不加班还扣钱,很多时候星期天都需要到公司上班,工资低、发展小等等,我当时就无语啦,真不知道这是为公司招人还是在为公司赶人
第3个回答  2022-06-11
第一,中介骗局。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大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当求职者回过头要求退钱时,他们便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求职者想从他们口袋里拿回钱,难!
第二,招聘会骗局。此类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严重缩水,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国家规定,只有高校主管部门才能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专场。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者,二看票价。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第三,电话骗局。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传呼或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这些电话一般以“268/168”等为开头,毕业生小心提防即可。
第四,合同骗局。“磨刀不误砍柴工”,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学校和老师的意见。
第五,试用骗局。毕业生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
第六,承诺骗局。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当毕业生到岗后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而找单位领导理论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谁承诺你找谁去,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合同为据,关键还是签好合同。
第七,职位骗局。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安排到其它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有时甚至安排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对此,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有点“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勇气,不让别有用心的坏人钻了空子。
第八,地点骗局。很多大企业在全国许多地方有分部,而参加招聘会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所在的大城市,结果上岗后被分到偏远地区。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必要时在合同上写明相关条款。
第4个回答  2022-06-11
求职过程中遇到的糟糕经历有1,遇到不专业,态度差的HR。不专业的HR的表现,提问与职位无关,思路混乱,东拉西扯一大堆,不尊重面试者。咄咄逼人,经常打断别人的陈述,但又不属于压力面试。盘问别人隐私出言不逊,令人难堪。不专业的,而且会令应聘者对公司员工整体素质与技能感到堪忧。态度不友善的HR会令应聘者反感敬而远之。强势与咄咄逼人的HR令人感到地位不对等,不被尊重,甚至会联想到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与组织氛围很糟糕。2,缺乏职场礼仪的大区总监。大区总监一边吸烟喝茶,一边面试员工。会让面试者感觉到轻视的感觉。在这种场合中,不注重职场礼仪的管理层,估计这家公司的管理水平目前还是比较粗放,野蛮的生存阶段。3,遇到对隐私刨根问底的营销总监。营销总监开始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谈问,在逐渐看来信息不完整就是不够坦诚的表现。但是对于隐私,别人有权利,说与不说。等等还有很多职场过程中遇到的糟糕经历。
第5个回答  2022-06-11
今年23岁的徐晓是⼭东师范⼤学新闻专业的学⽣,在校期间表现出⾊,成绩优秀,连续3年获得奖学⾦,实习成绩也很好;是学⽣⼲部,还参加多个社团,⼈际交往能⼒和组织能⼒都不错。

  进⼊⼤四,很多学⽣开始谈论就业话题。徐晓对此有些“不屑”,她对⾃⼰的实⼒和前程都很。徐晓的就业⽬标是做⼀名“有理想”的记者,踌躇满志的她给⾃⼰定下⽬标:⾮地市级以上的媒体和单位不去。“当时我的想法是,⾃⼰总能在省会济南⽴⾜;退⼀步说,就算不能留在济南的媒体,去⼀家规模较⼤的杂志社也没问题。”说这话的时候,徐晓⼀脸苦笑,“现在我才明⽩,现实远不是理想中的那样,我⾼估了⾃⼰的实⼒。”

  春节前,部分⽤⼈单位开始进校园招聘,别的同学都忙着制作,向⽤⼈单位推销⾃⼰,徐晓却悠闲地在图书馆看书。她有⾃⼰的想法:媒体⼀般在春节后才招聘,凭⾃⼰的本事,就业不是难题。转眼到了3⽉份,⽤⼈单位的需求达到最⾼峰,徐晓这才⾏动起来。她向⼏家中意的媒体、杂志社投出简历,也参加了⼀些笔试、⾯试,却⽆⼀单位录⽤她。

  经历过⼏次打击后,徐晓开始“怀疑”⾃⼰,也变得有些慌张。“那时我才猛然意识到,⾃⼰的职业规划不⼀定合理。”她开始“退⽽求其次”,决定放弃做⼀名媒体⼈的。当时正值校园招聘的⾼峰期,也确实有不少机会,包括⼀家中外合资企业打算聘她当⽂秘,但考虑到可能有更好的⼯作,她犹犹豫豫间就放弃了。 “就像俗话说的⾼不成低不就,出现机会时,总有些不⽢⼼,以为还会有更好的⼯作,结果是好⼯作从⾝边溜⾛。”

  毕业的⽇⼦越来越近,徐晓的压⼒越来越⼤,她不得不改变了想法,打算找个单位先⼲着。但这时⽤⼈单位⼤规模的招聘计划已经过去,招聘要求也越来越⾼,不是要求有⼯作经验就是要求研究⽣学历,以致找⼯作越来越难。徐晓变得彷徨踌躇。“那段⽇⼦真的很难过,看着⾝边的同学⼀个个与⽤⼈单位签约,⼼⾥很后悔。”徐晓甚⾄做了最坏的打算:再找不到⼯作的话,就去超市做促销员或者去饭店做服务员。

  毕业前半⽉,徐晓收到了⼀家⼴告公司的邀请,从事⽂案策划⼯作。尽管对这份⼯作不满意,她还是与该单位签订了劳动。“我只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的,最初的我太⾃信,以⾄于没有认清⾃⼰,对就业准备不充分。”徐晓深有感触地说,找⼯作的过程使⾃⼰变得成熟和理性,不但清醒地了解了⾃⼰,还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求职故事 2

  ⼩林是河北⽯家庄法商职业学院⼀名⼤⼆的学⽣,学制三年的他还有⼀年即将毕业。考虑到以后肯定要来北京发展,⼩林⼀周前就和同学来京⼀起租了个⼩平房,准备到各个招聘会去“碰碰运⽓”。当然,这次的“⼤学⽣见习就业双选会”是他和同学的⾸选。记者见到⼩林的时候,他正在“⼤学⽣见习就业双选会”门⼝发愁,原来他忘记带学⽣证了。在记者的帮忙下,⼩林进⼊了双选会现场。⼏乎还没和记者怎么聊他的经历,他就⼀个展台接⼀个展台地推销起⾃⼰。⼩林很实在:“我下⼀年还有5600块的学费,租房⼦也要200多块钱,怎么也得找个⼯作把这些钱给挣下来。”虽然是见习就业双选会,但是不少招聘单位还是提供全职职位。对此,⼩林也觉得很合适:“第三年基本上没什么课程了,我就准备在北京闯荡了,所以我准备提前就业。”对于提前就业,⼩林打好了算盘,他希望的薪⽔是税前每⽉1500元,“不管吃住也⾏,我算了算,这个钱在北京我还是能活下来,省着点花呗。”希望提前就业的⼩林此前还去过不少⼈才市场,但是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他对记者说:“有不少岗位都是中介提供的,都要交费,我也不敢随便交费,怕被骗了。”在双选会上转了⼀上午,⼩林投出去五六份简历,“我就等消息了,如果让我去见习我也想先⼲着。”

  ⼤学⽣求职故事 3

  张恒是这次“⼤学⽣见习就业双选会”上⽐较“醒⽬”的⼀位⼤学⽣:⼀⾝⼲净利落的⿊⾊职业套装将她凸显出来。她告诉记者,⾃⼰⾝上的这⾝⾐服是特地为这场双选会购买的,“我们穷学⽣也没多少钱,这⾝套装才100多块钱,想着在双选会上显得正式⼀点,不过我发现好像其他⼈没有这么讲究。”很重视这场双选会的张恒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学⽣,过了暑假她就该上⼤学三年级了。不仅准备了职业套装,张恒在双选会上也很主动,看到记者在采访,她就微笑着跑过来说:“我也是学习新闻的,就想积累点⼯作经验,到时候好找⼯作,这是我的简历,您看能不能给推荐⼀下。”张恒的简历也很专业,后⾯还附上了她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报上发表的作品,“我很喜欢做深度报道,喜欢聆听他⼈的故事,喜欢探究新闻背后的故事。”张恒说,这个暑假她就不准备回四川⽼家了,“我将来特别想留在北京闯⼀闯,毕竟这是⼀座很有魅⼒的城市,⽂化底蕴⼜这么深厚,做传媒的不能离开这座城市。”为了两年后能够顺利留在北京⼯作,张恒花费了不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