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萧何如此厉害,为什么刘邦一直打不过项羽,直到韩信加入才扭转局面?

如题所述

刘邦跟项羽开战是在韩信加入后才开始的,不是因为韩信的加入,刘邦才敢跟项羽开战,而是因为时势的发展,刘邦才跟项羽的开战。

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咸阳的诸侯,按理来说他应该是关中王,但是项羽在巨鹿之战打败了秦军主力,成为天下义军的首领,进入咸阳后由于刘邦封堵了函谷关,以及刘邦手下叛徒的出卖,项羽本来准备好在第二天攻打刘邦,但由于项伯告知张良,张良又告知刘邦,于是张良施计让项羽放弃了第二天攻击的计划。

刘邦

第二天就是鸿门宴,这同样是张良给刘邦出的计策,最张让项羽放弃了攻打刘邦,如果你以为这是刘邦不敢跟项羽做对,那就是你错了,强弱只是相对的,政治家开战需要在最合适的时机,而不是在自己处于劣势的时候。

项羽刚进关中时,气势逼人,又作为天下义军的首领,手中有40多万军队,战斗力也是惊人,刚消失了秦军主力,坑杀了20万秦军,如果刘邦敢这个时候跟项羽开战,吃亏的一定是刘邦,好汉不吃眼前亏,就算是韩信这个时候在刘邦这里,也是打不赢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谋略都是没有用的。

韩信

韩信投靠刘邦是在刘邦被为汉中王进入汉中之后的事,这个时候张良没有跟随刘邦一起进入汉中,而是跟随被项羽扣押的韩王成一起来到了彭城,后来韩王成被项羽所杀,张良就彻底投靠刘邦了。

刘邦在汉中期间,只是暂时的战略退却,他在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重出汉中,刘邦是绝对不甘心做一个汉中王的,他的理想在于整个天下,刘邦在咸阳期间,萧何就把秦朝中央政府的所有的书籍、制度、户籍全部收藏起来,收藏这个目的难道不是想统一天下吗?

张良

即使没有韩信,刘邦也会还定三秦的,不过这个时候项羽远在山东半岛的齐地平叛,再加上张良写信忽悠项羽,项羽就把主攻方向放在了齐地,无法分身打刘邦,这才让刘邦还定三秦成功,还定三秦刘邦采用了韩信的计谋,是自己亲自指挥作战的。

再加上刘邦运气好,有个叫赵衍的人给刘邦指定了一条小路可以绕到陈仓的背后,并且刘邦收编了一支少数民族武装,让他们绕到章邯的身后,然后里外夹击才打败了驻守陈仓的章邯,最终成功进入关中,刘邦与项羽真正面对面对抗是在彭城之战。

萧何

彭城之战时,张良和韩信也在彭城,刘邦指挥着56万诸侯联军,却被项羽三万骑兵打得溃不成军,韩信、张良也都跟着逃走了,直到京索之战时,韩信才与其他汉军将领一起稳住了战线,之后,刘邦才让韩信单独率军开辟北方的第二战线,韩信一路战无不胜。

而在正面战场与项羽对抗四年的正是刘邦,双方的分界线稳定在鸿沟一线,四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无法前进一步,这不正是刘邦所创造的吗,虽然刘邦在战术上多次失败,但在战略上,他没有败,没有后退一步,挡住了项羽的进攻,才为最后的垓下之战创造了条件。

刘邦与诸将

即使没有韩信,刘邦也能打败项羽,项羽的失败是政治上的失败,几乎天下所有的盟友都投靠了刘邦,项羽打到最后,盟友全没了,连自己手下都投靠了刘邦,韩信的存在只是加速了刘邦的成功。而刘邦的成功是靠着萧何在后方足兵足粮,和张良在前线运筹帷幄造成的。

比较起来,萧何和张良的地位比韩信更加重要,刘邦不缺领兵打仗的将领,缺的是像萧何和张良这样的顶级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1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项羽只是作战勇猛,谋略水平不高。其实不然,项羽是罕见的军事天才,在战术层面上,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他打仗并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技巧与智慧。比如说巨鹿之战,并不是一渡过河,一破釜沉舟,靠蛮力拼赢的,不是的。项羽是先攻击秦军最薄弱的环节,即运粮通道,据《史记》的说法,“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在秦军出现断粮后,他才背水一战,大破秦军。可以说,项羽在战术上的功夫是炉火纯青的。

项羽可为将,那么韩信就是帅了。我感觉啊,如果把韩信和项羽放正面打一次,韩信不一定能赢!在楚汉战争前中期好像没有明确记载韩信和项羽正面刚过。刘邦和项羽在鸿沟对峙时,韩信提出“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项羽还在磨刀霍霍准备宰了刘邦的时候,韩信就已经在实施对项羽的战略包围了。汉五年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但是霸王还是霸王,韩信首次攻打项羽就以失败告终,最终韩信使用车轮战将项羽打败。

韩信虽是草根出身,又曾受胯下之辱!可是韩信曾得到《太公兵法》,深通三略,六韬,精通排兵布阵,是军事家!再加上韩信的隐忍,既大丈夫能屈能伸!因此屡出奇兵,同时在项羽营中工作过,也熟知项羽军中主要将领的脾气性格,以及用兵方式!所以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策略对敌,结果处处先敌一步,牵着对方的鼻子走!这就是刘邦有了韩信后,战胜项羽的原因吧!不是张良,萧何不行,而是有了韩信,刘邦如虎添翼!

第2个回答  2021-01-09

《史记 高祖本纪》中,刘邦有一段论自己成败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张良和萧何都很厉害,却一直打不过项羽。

张良主要是负责筹划谋略,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萧何主要是负责在后方安定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军队输送钱粮。韩信才是率领百万大军,攻城拔寨,取得每一场战斗的胜利关键。

两军交战,若是没有一个有军事才能的将军领导,就算他的后勤工作做的再好,恐怕也没有胜利的希望吧。

刘邦的势力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流亡大哥到沛公,这是萧何曹参帮刘邦争取到的一个绝好机会,刘邦也有了自己的小队伍了。从沛公到汉王这一阶段,张良起的作用很大,主要是洛阳到宛城、到武关、到咸阳这一时期。从汉王到汉皇帝这一阶段,就是与项羽相争的时期,这段其间,萧何、张良、韩信在各自领域都有上佳发挥,要是没有萧何、张良,刘邦的帝业还得多曲折,难说的很。没有刘邦的支持,让韩信独自的去打天下,结果又如何,试试看。

张良和萧何是谋臣,韩信是军事谋略,形成互补

张良原是韩国人,后韩国被灭,张良在寻求复国的良机,后据《仙传抬遗》记载,张良曾遇黄石公授书,读后便能应机权变,在与刘邦接触后,张良发现自己顶多是谋臣这一级别,却不是明君,于是决定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对于张良的才能,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萧何呢,早年任秦沛县县吏,也正是因为他之前的工作性质,使他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评价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但是他俩对排兵布阵绝非擅长领域,韩信的到来正好弥补了这一块的缺失,韩信在兵法的理解与运用上很有一套,例如:十面埋伏,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等都在彰显韩信的军事谋略,刘邦评价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直到后来,韩信一步步解决掉项羽的帮手之后,更击败了项羽麾下大将龙且,才算扭转刘邦的劣势,并且最终在召集一众帮手后,于垓下之战以围攻之势才算是彻底击溃了项羽!

所以这汉初三杰算是各有分工,但这三人却又缺一不可,毕竟刘邦几乎是靠这三人才打下的汉室江山!

第3个回答  2020-12-18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认为自己能够获得天下的最主要原因是懂得任用人才,尤其是用对了萧何、张良和韩信。此三人在当时被称为“汉初三杰”。萧何的长处在于政治管理,张良的长处在于计策谋略,韩信的长处在于行军打仗。刘邦集合了三人的长处,才最终打败了强大的项羽。如果熟悉秦汉史,我们会发现刘邦真正由弱变强是从韩信加入汉军阵营开始。这个题目有点问题,其实韩信正式加入汉军的时间比张良加入汉军的时间早。

萧何加入汉军的时间最早。萧何和刘邦是同乡,两个人很早就相识,而且萧何一直都非常尊重刘邦。萧何在沛县起义时候,参与拥立刘邦为沛公,算是刘邦最早的发家班底。刘邦封汉王之前,萧何几乎一直追随刘邦左右。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萧何一直担任“后勤部长”的工作。萧何基本上远离了战争前线,而是专心搞好后勤工作,保证前方衣食无忧。


张良和刘邦相遇在留地,初次相遇两人便一见倾心。但是当时张良的心在韩,而不在刘邦。刘邦西征的时候,刘邦再一次和张良相遇,刘邦向韩王“借得”张良。张良便跟随刘邦一起西征,最后刘邦在张良的辅佐下攻入关中,灭掉了秦朝。张良在鸿门宴上成功保全了刘邦。后来,张良帮助刘邦讨要汉中,并且建议刘邦烧毁栈道。在此之前,刘邦和张良一直都是合作者的身份,而不是上下级。项羽分封天下之后,张良跟随的是韩王而不是汉王。直到刘邦东出,韩王被杀之后,张良才彻底投靠刘邦。

韩信最初在项羽军营,项羽分封天下之后,才进入汉中投靠刘邦。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真正算投靠刘邦。韩信带领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下关中,刘邦才具备争夺天下的实力。


汉初三杰合体的事件相对比较晚,三杰合体以后,刘邦虽然也经常战败但是整个战局却向着有利于汉军的方向发展。所以基本上不存在韩信加入汉军之前,刘邦在萧何和张良的辅佐下被项羽痛打的情况。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邦在得到韩信之前确实不具备和项羽抗衡的能力。韩信加入汉军之后,刘邦才真正具备走出汉中,走出函谷关的能力。张良正式加入汉军之后,三杰合体,无疑大大增加了刘邦的实力。但是刘邦在和项羽的正面战场依然经常败于项羽。刘邦虽然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但是其他战场上刘邦却完胜项羽。刘邦能够在其他战场完胜项羽,最终打败项羽,决定性因素是韩信的加入。为什么韩信的加入会成为刘邦战胜项羽的决定性因素呢?很简单,韩信不可被替代,韩信的军功最直接。


萧何的治国能力,张良的谋略才能能够让刘邦自保无虞,但是却不能击败项羽。萧何镇守关中期间保证刘邦部队足粮足饷,刘邦如论在前线打得多么艰苦,萧何总是能稳定关中,然后支援前线。萧何除了保证粮饷之外,还保证兵员源源不断,刘邦在前线可劲造,萧何在后方可劲生产。刘邦有萧何的治国之能,即可保证不失根据地,即可保证战斗力量,即可保证刘邦不败。萧何只能不断为刘邦蓄能量,但是萧何却不能让刘邦改变战场上的局势。

张良的计谋可以在危难之中拯救刘邦,张良的计谋一次又一次帮助刘邦脱险。张良的计谋为刘邦规划了取天下的具体方针。但是张良的军事才能却很一般。张良可以用计谋救刘邦,却不能用计谋败项羽。纵然有张良妙计,刘邦在正面战场的局势并没有好转。

汉初三杰合体好比一个人,萧何是强壮的身体,张良是聪明的脑袋,韩信则是灵活有力的四肢。强壮的身体使得刘邦皮糙肉厚,非常扛揍。聪明的脑袋使得刘邦能躲过敌人的攻击。即使躲不过,还有皮糙肉厚。但是他们却不能有效的发起反击,这时候如果配上灵活有力的四肢。那么这个人就进可攻退可守。韩信就是最合适的四肢。


刘邦和项羽相比,最大的劣势在于军事。刘邦在政治、谋略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这些优势并不足以改变在战场上的劣势。天下人都知道项羽是一个残暴的人,都知道刘邦是个仁慈的人。刘邦有稳固的后方,有足够的智囊团,但是就是打不过项羽。刘邦缺少一个把所有优势转变为战场上胜利的人。韩信就是这样一个人,韩信能够把刘邦所有的长处变成军事上的优势。

韩信的军事能力自然不用多说,中国古代少有的战神,有“兵仙”之称。韩信初次上阵就先露出超高的军事水平。韩信利用刘邦的优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占据关中。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打败魏豹。背水一战,打败了赵军。


曹参等人可以弥补萧何的空白,陈平和弥补张良的不足。只有韩信是刘邦阵营中独一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和韩信相媲美。刘邦阵营中没有一个人可以顶替韩信。英布和彭越虽然勇猛,但是绝对不是项羽的对手,也是韩信的对手。曹参、周勃、樊哙、灌婴等人都是三流武将,他们当时根本难以真正成为统帅三军的大将军。

刘邦有了韩信这个大将军之后,才真正具备了和项羽叫板的实力。刘邦在政治等方面的优势才得以真正发挥出来。张良在为刘邦谋划了灭项的基本策略。即让刘邦在正面吸引项羽的主力大军,在成皋和荥阳一线和项羽拉锯,韩信率领军队剪除其他诸侯国,对项羽完成战略大包围。至此,萧何保证军用物资供应,保证关中大后方安全。张良为刘邦规划灭项蓝图。韩信则在军事上直接打击项羽。项羽在成皋和荥阳一线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但是项羽的地盘却越来越小,韩信击败龙且之后,刘邦完成了对项羽的三面包围。楚强汉弱的局面彻底扭转。这时候韩信和项羽有了面对面较量的机会。


项羽的军事才能不亚于韩信,是一个能打硬仗的主。中国古代最能打巧仗的韩信和古代最能打硬仗的项羽,来了一场名将之间的对决。最终占据优势的韩信击败了处于劣势的项羽。汉初三杰缺一不可,三杰合体是战胜项羽的重要保证。只不过韩信把政治优势变成了军事优势,所以有人才会觉得韩信加入汉军之后,汉军开始扭转局面。

第4个回答  2020-12-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