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课程改革实践,如何理解表现性评价

如题所述

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理解表现性评价如下

1、多元化评价:表现性评价强调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包括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2、个性化评价:表现性评价注重发现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更能准确地了解他们的优势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3、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可以发现他们的学习策略、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反馈与提升:表现性评价强调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

"表现性评价”一词最早并不是运用在教育领域的,而是应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在工厂里,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工人工作表现的抽样检查,也就是主管人员观察并评价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才做出了科学的界定。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当时传统的标准化评价和纸笔测验致使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不爱思考的习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具有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美国教育界构建了一种新的学生评价方法一表现性评价。

一些家长对于表现性评价并不是很认同,他们认为成绩优秀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第一要义,只有成绩好了才能有成才的机会,否则一切免谈。家长的想法也阻碍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表现性评价方法无法获得家长的支持,教师在评价改革中就的动力必然受损。

而且,当今的学校一方面要求学校的声誉教师的业绩,一方面又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表现性评价,这种急功近利又互相矛盾的做法,从而导致表现性评价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