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学与大学的分别

古代小学与大学的定义、分别

古代有小学、大学之分。大学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而小学则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故小学成为文字学的别称。小学是古代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小学的掌握程度,将影响着一个人后来学问的发展。

我们在解读《大学》这本经典时,已于前文说到了《学记》中的一些古代教育的情况,这里不妨再来看看我国古代的大学与小学是怎样一回事。

现代人先读小学,而后是中学,然后是大学。古代人也是先读小学,然后就进入大(太)学,那时还没有中学这一概念,也没有这一级学校。

古代大学解释: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1

古代有小学、大学之分。大学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而小学则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故小学成为文字学的别称。小学是古代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小学的掌握程度,将影响着一个人后来学问的发展。

我们在解读《大学》这本经典时,已于前文说到了《学记》中的一些古代教育的情况,这里不妨再来看看我国古代的大学与小学是怎样一回事。

现代人先读小学,而后是中学,然后是大学。古代人也是先读小学,然后就进入大(太)学,那时还没有中学这一概念,也没有这一级学校。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转变时期。教育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变更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私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由于士这一阶层中的人为谁服务就代表那个阶级的利益 ,且他们 的学说会传承体系也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学派林立与诸子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四大学派。在学术上各家互有长短,相辅相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24
小学包含文字、音韵、训诂
大学则是诗书礼乐
第3个回答  2019-02-05
真挚的问候主力红色区域说明什么?
虽然有点儿夸张,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一向都被灰色情绪所笼罩扔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0

小学:小学,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大学》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

扩展资料:

《大学》贡献价值

⑴《大学》提出了一个政治哲学纲领。《大学》以不长的篇幅使儒家思想理论化、通俗化,便于学者学习掌握,而儒家思想为封建王朝的稳固提供了保障。 

⑵《大学》可以作为科学启蒙第一书,它提出的“诚意正心”是必备的科研心态、“格物致知”是认知的唯一途径、“止于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强烈的创新意识。

⑶《大学》虽然充满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但是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提出的“治本”,认知到治国的规律。

⑷《大学》作为“四书”之首,是儒学重要的思想载体。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依据,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⑸《大学》提出的经济思想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最为有利的文化根基。如提出的“德本财末思想”、“财聚民散思想”、“生众用舒思想”,“先义后利思想”。

⑹《大学》提出的诚信思想对当代探讨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以及创建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⑺《大学》是讲学习法则的著作,影响着学风。

⑻《大学》提出了“做人”法则。

⑼《大学》是国学经典之一,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