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上关于凡夫对男女情爱的执着,出家人应守怎样的戒律?

先讲讲我自己,18岁男。没有皈依之前,在学校看到同学早恋,心想,千万不能学他们,人不是动物,学会控制自己,不早恋,最好以后成年了也别谈恋爱。现在对教法有所认识并且皈依了,虽然谈恋爱在世间也是合法合理的,但我没有忘记当时的发愿,而且将来成佛这些执着都要破除的。在这个年龄,我性激素分泌比较强盛,晚上有时候会做春梦,然后第二天起来忏悔。遇见喜欢的异性想去追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想到谈恋爱,结婚,生子……种种,就像在轮回中很痛苦,所以不想纠缠。其实我有些不知所措,我还是个凡夫,对于放下执着,我还有些着急,我很想以后有机会出家。所以如题,另外关于我的经历,有什么良好的开示或者分享?

阿弥陀佛,大众吉祥,我是传智师父,今天师父和大家一起分享: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佛法所称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称之为“爱”。爱除了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之外,也有“有我”和“无我”之别。佛菩萨的慈悲是无我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我的;亲子之爱是无条件的,男女之爱和朋友之爱则可能是有条件,也可能是无条件的。佛法是要从基础的爱来引导至无我的慈悲。

由于佛菩萨可以无我,众生不可能无我,因此要教导众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慈悲;也需要先从有条件的爱,而加以净化成无条件的爱。因此,佛教不能一开始就叫人离开感情生活。《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维摩诘的一段问话。

菩萨问维摩诘说:“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答道:“我的母亲是智慧,父亲是度众生的方法,妻子是从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和诚实;我有家,但它代表毕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品涵盖了在家人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人事物,维摩诘不但不因有这些累赘而不自在,反以大智慧来运用大慈悲。他虽然过著与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脱自在的内心世界。可见,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能够以理性的智慧来指导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过得非常丰富、顺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所谓佛法的指导和智慧的原则,是教我们如何处理感情问题,而不是要我们放弃、排斥或厌恶感情。如果用情不当,会带来困扰;用情没有节制,也会造成灾难。例如:父母对子女固然要爱护,但是溺爱,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间应该相爱,可是婚外情或婚前复杂的感情生活,不仅会惹来家变的麻烦,也会给社会制造纠纷。另外,对亲戚朋友以及师生之间、主仆之间等等关系,也都要基于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则徒生困扰。佛法,并非反对感情生活,而是要指导我们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阿弥陀佛,今天师父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

传智师父在太平家园为大众祈福,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2
你这就是限于执着相了。顺其自然,随缘就好。
第2个回答  2019-11-15

阿弥陀佛

你只是皈依三宝,并没有出家,就算受五戒,也可以结婚,佛教对在家人的戒律是不邪淫。

出家人要做到身语意不淫,自然也不能结婚。

第3个回答  2019-11-12
戒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第4个回答  2019-11-12
你好:
象你这样的情况应该去四川色达五明佛学院,或者去四川甘孜州亚青寺最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