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60

如题所述

幼儿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要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空间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积极与各种材料互动,合作与交往,形成良好的常规和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对区域活动的有效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的探索问题 二、合理投放活动区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2、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众所周知的每个幼儿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差异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 3、注意废旧材料的安全卫生。 4、巧用废旧物品,一般都是发动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区域活动,收集废旧物品。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进行有效的指导 1、建立必要的规则 在进行区域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幼儿随意丢放材料,或带着玩具到处走动,或大声讲话,女孩子们则喜欢将多种玩具混在一起玩……,因此活动区也需要规则的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幼儿自律行为和责任感。针对孩子区域学习时出现的现象,我们组织班级小主人——幼儿讨论制定区域学习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并建议他们用绘画标记的方式,画出来贴在区域内,提醒大家规范自己的行为。由于这些规则的制定,尊重了幼儿的需要,也是他们自己制订的,故他们都很乐于接受。这些规则不仅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孩子们还不断地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2、适度的指导。 (1)、教师积极与材料互动发挥榜样的作用。当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当幼儿活动有所停顿或有放弃迹象、或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找准时机介入,引导幼儿产生对操作的兴趣,并做出较规范的与材料进行互动、积极探索的榜样。 (2)、适时、适度的提问引导 实践中我们发现,提问引导过早,则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引导过迟则会让幼儿放弃探索。那么,何时介入最合适呢?我们认为当幼儿的探究行为或结果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时要介入,当幼儿有求助需要时要介入,当幼儿发生困难,如发生纠纷或活动有停顿或放弃现象时教师应准时介入。 适度就是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多给幼儿以鼓励、启发、挑战、暗示。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因为自己悟出的东西总比别人“倾注式”告诉的要记得清、记得牢。 (3)努力激发、维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学习常有“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可以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四、注重区域活动学习后的交流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提供幼儿交流各自经验、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使之分享同伴的快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