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区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14
一、 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1.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投放材料,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适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主动愉快地操作学习。并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特别是注意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如我们在益智区了投放了彩色的珠子和绳子让幼儿串项链,能力差的幼儿尝试把珠子串起来变成项链,能力稍强的幼儿能按颜色进行串珠,变成好看的项链或手环。这样区域的材料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逐渐提高动手能力与动脑思考能力。
2.能结合每个月的活动主题,及时更换材料。如十月份以《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题,在美工区投放了卡纸、油画棒、水彩笔让幼儿画国庆真热闹;投放了火柴、卡纸、胶水让幼儿粘礼花;投放了橡皮泥、磨具、牙签让幼儿做团圆饭。在益智区投放了拼图两套让幼儿拼中国地图。在建构区投放了纸盒、易拉罐盒、各种车等让幼儿搭建天安门。十一月份以《社区真美丽》为主题,在建构区又投放了纸杯、积木等,让幼儿搭建自己的社区。根据季节特点,我们在美工区又投放了落叶,让幼儿运用树叶进行拓印画等。
二、保证充足的区域活动时间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去选择内容,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地游戏氛围,才能更好的开展区域活动。
三、教师适时的参与指导
1.教师要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参与幼儿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区里出现新的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如五子棋的游戏,五子棋对多数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活动前为了让幼儿了解五子棋的游戏规则,我先让幼儿认识了棋盘和棋子,然后讲解并演示了下五子棋的方法。刚安排完活动,幼儿已经迫不及待的玩起来,看到幼儿下得特别认真,我就没好意思打扰,只是在一边观察,这时我发现媛媛和轩轩两个小朋友拿着棋子摆的起劲,都没有去堵对方的路,只是拿着棋子不停的摆,不一会儿就摆了很多棋子,渐渐的没有开始的兴致,这时我说:“轩轩你觉得这样下棋有意思吗?你看看你的‘白子’早就已经超过五颗排成一排了,你早就赢了。”她当时显得很高兴,我说:“这样下棋多没劲,没有对手,自己摆自己的,来,我陪你下一盘。”她听了可开心了,于是我拿起了“黑子”一边下,一边指导她,渐渐的她明白了下五子棋的方法,从中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2. 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如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巧手编制的材料,一是让幼儿用纸条进行编毯子,二是用毛线编花篮,这个游戏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刚开始游戏时,幼儿都愿意去积极尝试编织,但由于不会玩,部分幼儿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编织,很多幼儿在编织过程中渐渐没了耐心,失去了兴趣。这时教师认真观察,对不会玩的幼儿进行耐心的指导,现在班上多数幼儿已经学会了编织。所以教师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以观察、鼓励为主,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老师应当适时介入,对孩子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老师作为一个共同参与者,与幼儿共同商讨对策,鼓励、引导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四、注重活动的评价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领、支持、整理的作用,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18
幼儿区域开展应是多元化,职业化。设置多种模拟职业的场所,让小朋友亲身体验模拟工作生活,更有帮助小朋友生活技能提高。顺便说一下,想要保障幼儿安全可以看学童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