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方学者质疑:夏朝根本不存在,老教授:肯定存在过,但没在中国呢?

如题所述

一直以来,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从小学的历史课本,到“朝代歌”,夏朝都是作为第一个王朝,出现在中国人们视野的。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夏朝从大禹开始,共传了14代,经历了17个王,总共存在471年(一说432年)。1949年后,中国历史教科书将夏的范围定为前21世纪~前16世纪。

然而,对于这几百年发生的事,我们知之甚少,文献记载也很匮乏。这也是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夏朝存在的根本原因所在。甚至有很多学者还肯定的否定中国夏朝的存在。

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桀暴政等为数不多的几件事,自然难以服众。民国时期,“古史辨”的发起人顾颉刚还曾大胆的提出:

1、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大禹或许根本不存在。禹是神话的产物,不是人。

“商族认禹是下凡的天神,周族认禹是最古的人王”,禹和夏没有关系。顾颉刚推测,“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而古人又视鼎为夏人所制,于是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

2、夏启、少康、太康等夏朝人和事,都是先秦、两汉的人所编造的,是一种“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夏朝的存在,都是不客观的。只有依靠考古发现来确定夏朝的存在,才是最合理的。而非文献去考察夏朝史事。

关于夏朝的有无,中外学者之间还存在相当程度的对立。

多数中国学者相信夏朝的存在。这种相信,主要基于两点:

一、从文献逻辑上可以得到验证。

《尚书·周书》中,有关于夏朝的记载,先秦史学者周凤瀚认为,“西周早期文献已言及夏,时克商未久,商遗民众多,如果周人生生地造出一个虚构的夏来,用以宣传周到商,犹如商代夏,是秉承天命,那么如何能使早已有历史典册的商遗民相信?”

同时,《史记》中的商朝世系,已得到甲骨文的验证,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司马迁关于夏世系的记述,也不会没有依据。

二、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

上世纪五十年代,二里头文化遗址在河南登封玉村被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在豫西、晋南地区,同文献中夏人所居的地域大致吻合。通过碳十四测定,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约在前2395年~前1625年,也与夏朝纪年相当。

二里头遗址占地面积非常大,总占地面积共有300万平方米,同时经过对遗址的研究,发现在这片遗址最繁荣的时候,人数最多达到了3万。且遗址的原建筑宏伟,工程量极大,原始部落是无法达到这样的规模的。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是无法将建筑建造的如此宏伟。

另外,在二里头遗址,还发现有“一号宫殿”、“二号宫殿”,规模较大;同时有陪葬丰富的“奴隶主墓坑”。中国学者们大都认同此处是古代的一处大都邑。

然而即使有这些证据的佐证,西方人仍然不相信夏朝存在。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夏朝缺乏文字记载,不仅仅现在没有找到夏朝相关的记载,就连商朝也没有对夏朝进行文字记载。即使是在后期发现的甲骨文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夏朝的记载。

有学者在解读《尚书》《竹书纪年》关于夏朝的内容时指出:前者成书于西周,不能排除夏朝是西周统治者为周灭商寻求合法性,而杜撰出来的王朝;后者是魏国史书,成书于战国中期,距离夏朝至少有1000多年时间,可信度不高。

另外,关于中国学者对二里头文化的解读,目前也未能在国际上取得共识。比如,美国学者索普认为,一看到大型的夯土基址,就判断为“宫殿”,是不妥的。

“二里头的宫殿只有一个单一空间的前庭,无法容纳觐见的百官,不符合西周对宫廷的描述,它可能是某种类似宗庙的建筑”。何况二里头的墓葬群在规模和随葬品质量上,也远不及陶寺或良渚的大墓”。由此断定,二里头遗址应该不是夏朝的都城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