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如题所述

首先要清楚一点,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明朝采取科举与荐举的方式来选拔官员;清王朝公元1644年建立之后,采纳范文程的建议,实行科举考试。也就是说,在明朝还在实行着举荐的任官制度,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选拔人才的公平性,人情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而在清朝已经全部实行了科举制。当然也并不能说明明代的官比清代的好做,毕竟奸臣贪污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举人,曾经有一篇文章写的是范进中举,举人其实上就是是指被举荐的人,在汉代以后逐渐形成了文人考试的等级。在明清时期的读书人要先参加“童子试”,参加者皆被称为儒生,随后参加乡试,如果高中,则被称为“中举”。

如果举人登科则可以授予官职,所以当时的寒门弟子想要从官一站宏图,参加乡试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举人到底能做到多大的官,这其实取决于个人的学识和上级的赏识,在暗涌伺服的朝堂,是否能站好队,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举人出身的名人有明代的张居正,他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还有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他是乾隆(1751)十六年的进士,历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还有很多寒门举人最后成为了很高的官。

有的人空有学识,但是锋芒毕露,就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虽然聪明,但不知收敛,最终也还是落得被曹操杀掉的地步。同理在明清时期也一样,就算是举人也可以拥有很高的职位,然而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地位,都要时刻谨记,不要锋芒毕露,在政治问题中站好队,为皇帝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