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进士,举人,秀才出身的各能做什么官

如题所述

秀才不能直接做官,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举人得授九品官职。

进士得授七品官职

举人的待遇对于普通人而言吸引力也是巨大的。贡士成为举人以后还可以继续参加会试(闱)考取贡士,古人参加会试合格就是贡士,可以参加殿试。贡士的待遇比举人要高一些。

进士中举人并顺利成为贡士以后就可以参加殿试了,殿试是由皇帝主考的,考中前三名为一甲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授官了,剩下的为二甲和三甲进士,可以继续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做官。

扩展资料:

秀才没有直接凭学历出士的资格,相当于现在的基础教育高中学历。各公司单位招用专业岗位人员,主要对照目前公务员录用考试来看,仅仅高中毕业是没有录用资格的。举人是有俸禄的,而且特殊情况下可以直接出士,一般都是候补,级别在县以下。

童生试童生试是在各省的范围内举行,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通过第三个阶段的院试以后就看可以获得生员资格,就是上面提到的秀才,院试第一名被称为“案首”。通过童生试以后,就可以进入进入府、州、县学学习。生员每年会有考试,最后根据成绩分为廪生、增生、附生三等,廪生与增生有一定的名额限制,公家会发放一定的粮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秀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举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进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7

1、古代院试未登科前叫“童生”“孺子”。登科后称“生员”“秀才”。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如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

2、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合格者员举人,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做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3、殿试由皇帝主持测验,登科了就叫进士。贡士才有参考资历,进士多入为翰林官。

扩展资料:

(1)考中秀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秀才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

(2)考中举人,即使不做官也是一县名流,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见知县有座位,明清的举人还有一个不同于前代的地方:可以因此进入仕途。举人不仅取得赴会试的资格,而且也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基本上是择优放官。

(3)考中进士,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试,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秀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举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进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殿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1-16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中了进士后,朝廷还会再组织一次考试,成绩一般的会分配成为知县、御史等七品以下官职,这些人升到中央高官的几率较小。成绩优异的进士会则选入翰林院深造,成为庶吉士,这些进士毕业后成绩好的留在翰林院,作为国家的储备人才,以后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或者六部尚书、侍郎的几率比其他人大得多,明朝中后期以后更是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大学士的局面;庶吉士成绩不好的也能分配到六部当主事或其他重要岗位。举人是省一级的科举考试中试者,也是有做官的资格,这些人如果连续三次考不中进士就可以到吏部去报到候选,如果地方有职位空缺吏部就会按照面试结果(其实就是看长相,长得不好的影响朝廷体面)分配你去填缺,但一般举人能够分到的也就是八九品的教谕之类的小官,分到知县的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了,而且举人出身能够升官的机会也很少,能做到知府的屈指可数。至于秀才,除了国子监的监生能有很少的机会分配官职外,其他的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当然在建国初期,因为急需人才,举人和秀才能够征召做官的还是比较多的。不过这是特殊情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16
秀才是不能做官的,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但可以做“吏”,也就是官府的幕僚,比如水浒中的宋江,就经常谦称自己为“郓城小吏”,
举人可以做官,但要候缺,很多人以为古代最小的官就是知县,其实并非如此,县官一般是正七品,甚至从五品的县官都有,县官下面一般有同知(副县长,正六品),主簿(管理税收,行政的副县长,从六品),县丞(政法委书记兼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长,正八品,管刑事、治安、典狱),还有典史,教谕,巡检,驿丞,以及士曹,法曹,税曹,刑曹等等,这些有品级的都是国家任命的,只是品级较低,最低的是从九品。
举人做这些官当然是没问题的,进士那就更不必说了,只要外放,最低都是个正牌七品知县,也就是说,举人出身的知县和进士出身的知县都有,但受重视的程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进士出身的升迁很快,仕途顺畅很多,直到中央朝廷的比比皆是,而举人出身的官似乎很少有超过正四品的,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同光两朝的左宗棠就只是个举人,但官都做到可以被尊称“左相”的程度了,而雍正朝的李卫干脆连功名都没有,文化程度比半文盲强不了多少,第一个官就是他爹花钱帮他买来的,后来同样也是位极人臣,不过这些都属于凤毛麟角的特例了。
第4个回答  2020-03-17
秀才是最低的功名,享有一定的待遇,这种待遇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比如减免赋税徭役、见官不跪什么的,但秀才不能做官,不过却可以做吏,也就是官府的幕僚,这是最离做官最近的出路,再往下,秀才一般就是给大户人家帮帐房先生、最不济的话,还可以开馆授徒,也就是做教书先生,古代考试秀才功名都不容易,教书育人还是没有问题的,拥有做官资格的功名最低都是举人才行,并且还要候缺,一般的举人即使做官也就是从从县丞、主簿等这些八九品的官开始,高的好象也只能做到道台一级,和进士出身的相比,含金量那可以差多了,举人做到布政司以上的那要有祖坟冒青烟的运气,象左宗棠那样以举人身份出将入相的,那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