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南文化都有什么大事件?好答案赏高分!

不要一大片的文章 就要事件名称 就比如戊戌变法之类的
另外,还有什么名人在那片住过?给名字就行
再有一些特别的会馆之类的也行
越多越好 非常感谢! 好答案赏高分!~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1995年当北京建城3040年之际,在广安门附近建立“蓟城纪念柱”,标明此处为北京肇始之地。
  秦统一中国后,蓟城是北方的军事要塞,也是中原边塞的交通枢纽。唐初,蓟城改称幽州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即以幽州为基地。为悼念东征阵亡将士,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在幽州铜马坊兴建悯忠寺,即明清之法源寺。
  936年,契丹国占据幽州(今北京)。938年,契丹国改国号为“大辽”,升幽州为辽朝陪都,改称“南京”。此后,它逐渐从原来的北方重镇向全国的政治中心过渡。南京城的大部分在今宣武区境内,天宁寺塔是当时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
  1125年,金兵攻陷南京(今北京)。1153年,金朝正式迁都南京,改南京名为“中都”,成为金朝统治中心,金中都宫城南北中轴线在今广安门外南滨河路一线。广安门外的青年湖即金代宫苑——鱼藻池。1990年对金宫殿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证实了宫殿的遗存位置。2003年为金中都建都850周年,宣武区人民政府在滨河公园建立“北京建都纪念阙”。
  1215年,蒙古军攻陷中都,将中都改称燕京。1264年,复称中都。1267年开始大规模营建新城。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金中都虽废,但尚有遗存,时称“南城”,成为大都城内人们踏青郊游之地。于是,在大都与南城之间形成了若干条斜街,如樱桃斜街、铁树(李铁拐、李铁锅)斜街、杨梅竹(杨媒)斜街、棕树(王广福、王寡妇)斜街等。这些斜街是重要的元代遗存,被明代人称为“南城龙脉”。

  1368年,明军攻陷元大都,改称北平。1407年,开始兴建北京宫殿,至1420年北京宫殿城池建成,历时十四年。次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平,改称京师,习惯上称为北京。1553年,加筑外城,共设八个“坊”,其正西坊、正南坊(大部分)、宣北坊、宣南坊、白纸坊在今宣武区境内,泛称“宣南”。至此,北京城的规模基本确定。

  一、 “宣南”之名的由来
  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政府颁布谕旨,在京师实行“满汉分城居住”。经过一个多世纪后,在宣武门外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族朝官、京官及士子为主要居民的地域,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宣南”。
  二、宣南文化的由来
  宣南文化是生长在宣武区这块土地上,在明清之际特定历史和地理条件下,以士人文化为主体发展演化而成的,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现象。开放性、先进性、创新性是它的本质特征。它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清朝经历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为宣南的士人文化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而且,在宣南的土地上,士人文化有着代代相传的血脉。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历史上馈赠了宣南地区许多文化优势与特权。这里的历史是独特的,这里的文化是有代表性的。宣南文化折射出北京文化的历史缩影,发出令人眩目的光彩。宣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一片永远开掘不完的历史文化宝藏。
  三、宣南文化的影响
  清朝的京师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因此宣南文化在京城以至在全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宣南文化是京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京师文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宣南文化以其耳熟能详的旧事,千古绝唱的作品,以及著名历史人物和故居,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因此,宣南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久远的影响力,它为之后的“戊戌变法”提供了足够的政治营养,同时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历史使命与优良传统。这个传统自然对伟大的“五四运动”有着很大的政治影响,不仅培养了运动骨干,而且树立了不屈的斗争精神。宣南地区也因此成为培养革命仁人志士的政治摇篮。
  四、宣南文化的综述
  宣南文化是一部厚重丰满的大书,宣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产生了现今宣武区宣武门外迤南,也就是被世人常说的宣南一带。众所周知,明清是形成北京文化的重要时期,当以皇城中心的内城为宫廷文化的集中地时,处于外城的宣南正日益成为士人文化与市井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清初时许多大学者,大文学家住地宣南一带,其中包括孙承泽、吴梅村、王渔洋、纪晓岚,清中叶的黄景仁、张船山,清末的李慈铭、林琴南等等。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天下文人齐聚京城,《四库全书》总撰修官、副总撰修官及撰修等,如纪晓岚、程晋芳等大多在宣南居住,他们以琉璃厂书肆为中心交换书籍,研讨学问,形成了以士人文化为代表的宣南文化内涵。
  伴随着宣南文化的兴起,各种商业、娱乐业应运而生,宣南大栅栏、天桥等地也因之而每繁荣;在宣南由外省住京官员及商家等建立起来的会馆,不仅把众多进京举子、商贾引到宣武区,也把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文化带到了宣南,融入了宣南。使宣南文化逐渐繁衍,集儒雅、华丽、浪漫、通俗于一身,其文化特点体现为九大文化系列,即:以各地在京会馆为代表的会馆文化;以著名文人学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以琉璃厂为代表的京城士人文化;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民间诸神为内容的坛庙文化;以大栅栏老字号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以天桥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以鲁菜和回民小吃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牛街为代表的回族文化。
  宣南文化表现了京味文化的全部内涵,既具有浓郁的传统民族气息,又体现出其独特的品格,是生活在北京,生活在宣南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可以说,宣南文化是北京文化的精粹,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宣南文化的开放性
  从古到今,宣南都是北京的门户,南来北往的人们都要经过卢沟桥进出广安门,宣南是他们的落脚之地,这里集中了知识分子、官吏、商人和平民百姓诸群体,这里的文化是从全国各地带进来的,在这里交汇融合,成为新的文化,而后再把这种文化带回去。所以,宣南文化是开放的,走进来的,再走出去,活跃了意识形态,推动了社会进步。
  (二)宣南文化的先进性
  因为宣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各地文化在这里交流、集中,融合了各地的先进文化。因为文化的规律首先是交流,文化没有交流必然会失去生命力,文化要发展就必然要交流,多元文化的交流发展,必然会有所创新,必须会反映出先进性。例如,清乾隆八十大寿之际,闽督伍拉那率三庆等四大徽班进京贺寿。徽戏本是地方剧种,与当时在京的秦腔、昆曲、梆子等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从唱腔、服装、音乐、舞美等诸多方面吸收、改造、提高,从而改变了徽戏的单一性,形成了京城特有京剧艺术。以引人注目的京腔京韵,表现出了宣南文化的先进性。可以说,这是宣南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笔,宣南的街巷胡同,宣南的戏园会馆,是京剧的摇篮。
  (三)宣南文化的创造性
  宣南文化的开放性,带来了先进性,也带来了创造性。在清朝时代,知识分子要成就先进的学说,就要到北京来,就要在宣南居住。乾嘉学派的学者当时到北京来的有4000多人,他们都住在宣南地区,“戊戌变法”也发生在宣南地区,知识分子的思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产生在宣南,发表在宣南,鲁迅先生在宣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新文化革命的旗手。
  (四)宣南文化的政治性
  宣南文化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而具有政治性。最典型的就是“戊戌变法”变法,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最大的政治举动。他们传授改良的思想,在宣南文化中写下了最悲壮的一页。当时,保国会在南横街粤东新馆,康有为住在南海会馆,梁启超住在新会会馆,谭嗣同住在浏阳会馆,六君子都住在宣南,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戊戌变法”是悲壮的,也是光辉灿烂的,是宣南文化中最精彩的华章。
  (五)宣南文化的平民性
  由于地域的原因,宣南集中了各种社会功能,发达的商业、娱乐业满足了各个阶层,特别是平民百姓的需要。繁华的大栅栏、天桥及菜市口,众多的戏园、酒楼、茶馆适合了平民百姓的大众化心理。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平民文化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宣南的街巷胡同,一草一木,传达给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
  宣南文化源远流长,是北京文化的精华。对于宣南文化优势的开发利用,宣武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北京大观园的红楼文化、湖广会馆的戏曲文化、天桥乐茶园的老北京平民文化、大栅栏的老字号文化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都得到了合理开展和与时俱进的发展。为了调查研究,宣武区委、区政府组织了许多专家学者参与宣南文化课题中来,出版了不少专著,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和宝贵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