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否该逐步削减就业率较低专业招生规模?

各地要根据存量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等因素,逐校核定办学规模。引导高等学校逐步削减就业率较低、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对于办学条件不达标、经费支撑能力不足的高等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但逾期仍然不能改正的,要采取限制招生、暂停招生的措施乃至在保障平稳前提下依法报审批机关撤销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学校资产和人员。

中国现在的学校存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只顾招学生入学,根本不管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情况,这使得很多大专院校出现大批学生毕业以后没有工作的事情,对于这些学校的治理,国家目前开始逐步的进行。我觉得这对中国的大专院校来说是一个好事情,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改革举措。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的毕业生数不胜数,如果各地区的大专院校对于学生的就业没有一个好办法的话,那么学生上学花钱就等于白花了,所以对于国家要逐步削减就业率较低专业招生规模的办法,我个人是表示支持的,因为现在很多的此类大专院校,这对毕业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事情。

现在我国面临的重大教育问题是大专院校在不断的扩招,各个地区的一些民办学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却越来越低,这说明扩大的一些大专院校根本不具备人才的培养,更不具备人才合理分配,这类院校本身就是不合格的学校,国家取消他们的资格是应该的,是必要的。

中国现在的大专院校很多,学生现在选择大专院校并不难,但是选择好的大专院校难度却增加了。因为很多的大专院校根本不具备教育方面的优势,但是宣传的时候夸大其词,这就会误导很多的学生进入这所学校,进入学校以后学习几年,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就业的机会,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综合这些方面原因,中国现在的大专院校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我国政府对高校应该逐步削减就业率较低专业招生规模,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学生的利益,不能让学生花钱上学,积极学习,最后换来的是一个没有就业机会的毕业,这样的事情是耽误学生的青春,所以我觉得对高校应该逐步削减就业率较低专业招生规模,绝对是正确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4
我觉得就业率低不应该成为一个高校是不是要削减某专业招生规模的首要原则。影响就业率的因素非常多,不一定是某专业本身的原因,有可能是学校在专业教学上不够好,学校资源导致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该专业的学生找不到相关的工作,从而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

另外,每一个学校都有自身的条件和优势,甚至在学校的级别上都有差别,没办法去比较。比如说一个二本的金融学专业跟重本的金融学专业来相比,并没有什么对比性。如果这样的对比成立的话,那那些低级别的大学的专业都要减少招生规模了?所以比较还是得跟同一个水平的学校比较,看看在同一水平上该学校的某个专业到底贡献的比例占了多少。如果比例过于低,才考虑是不是要削减招收生源。

学校考虑到削减专业招生规模,还是跟学校的资源以及在整体的就业市场贡献来看的,不能单单看到单个学校的就业率低就觉得得削减招生。不过,如果在资源上不充足的话,削减某专业的招生规模可以把资源用到学校主攻的专业上,做到物尽其用,把就业率高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发挥。

无论是什么原因,我觉得学校要先把自己的专业优势做好之后,才能有资格把责任归咎到就业市场。如果是学校的专业教育不达标导致的人才口碑不足,那不能把责任推卸到专业本身,而是要去想怎么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
第2个回答  2017-02-24
是否削减需要看学校的情况和招生的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含金量!

很多问题当然不可能从某一方面来看,也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着现在这个阶段来看,必须要实际和对未来的思考相结合才对!

首先,学校对于这个专业是否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资金力量去支持,如果这个学校只顾着一些热门的专业而对于很多看似比较没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进行忽视或者甚至说毫无作为的话,那么这个专业不仅没有必要在这个学校存在,也更没有必要对于此专业招生了,因为看起来你完全就是在误人子弟!起不到任何的效用,更别说找工作之类的问题了~

其次,招生情况也是和第一点息息相关的,如果这不是学校的王牌专业,那么很可能很多人不会选择就读学校的这个专业,那么招生人数过低肯定也是支撑不起一个系的,而对于这样的人数上的缺点,就不如砍掉这根细枝,把营养留给粗壮的枝,或许还可以帮助这个学校把王牌专业弄得更好~

再者,这个专业的含金量有多少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有些专业看似不好就业,可是却能够培养出高精尖的人才,就比如生物学和化学这一类,这两类的就业程度不适合很多的工作,因为专一性很强,所以只能选择比较像研究类的工作,而这类工作则需要你出成绩,那么很多默默无闻的人的薪资都是不高的,甚至于说工作都难找到,但是呢,我们国家难道不需要这方面的吗?肯定需要,而且是非常的需要,这俩玩意可以说是未来的研究主流,所以含金量高,即使不好就业我们也要发展才对,毕竟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是一个大学应该做的是,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找份工作而读书!

最后,告诉大家的还是那句话,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能只看到当前的火热,或许过几年就烂大街到没人要了呢~
第3个回答  2017-02-24
专业与就业之间,是否存在很强的关联性?

从现实中来看,其实不然。专业培养的是思维方式,而就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存活而不得不进行的行为。文科和理科思维有差别,体现在处理事情上。但就业,如计算机行业,并不一定需要学计算机的人。在2014年的专业对口率调查中,财务会计专业就业对口率64.7%,排名第一,而第三名则不足30%。

所以啊,专业和就业其实没有必要的关系。

我很清楚的记得,大学第一节课老师和我们说的,我们专业就应该有我们专业的素质。四年后,你看看你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别,你就会知道,你们专业在哪里。

四年过去,不能说有多少专业素质,但在某一些问题上,的确,感恩我的专业。

我不否认,有一些专业是应该在时代的发展之下逐步被淘汰。但是,不应该的是,完全以就业率相挂钩。这样的话,大学太功利,也不利于不同类型人才的发展。

大学应该改革的是整个教育体制,而不仅仅是专业。砍掉一些就业率低的专业,就可以提高我国的人才资源吗?就会产生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吗?未必吧。追求创新,追求创造的年代,不是应该追求更应该发展多样化吗?

当然,不合时宜就应该砍去,但不应该轻率。大学生不是小白鼠,专业有可能影响一生。高校改革且行且珍重。
第4个回答  2017-02-25
我们经常说学的东西不该只是用来提供就业,特别是对于一些本科类院校,综合性大学而言,学的东西不能执着于学以致用,而更多应当是提高个人素质,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养料,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也应当是教育坚守的方向。但现实是,目前的社会环境与国情还不能让教育这样任性。

国家需要人才,特别是一些专业性,针对性的人才。教育的终极目的虽然不在于就业,但权衡利弊以及考量实际因素的情况下,或许达成就业这一个小目标才是当务之急吧。

所以我是比较看好这一改革改制,是支持这一改革的。在目前大学生早已脱离精英阶层而被置于凡夫俗子的当下,就业率是一个硬性且十分重要的指标。在高压的就业环境下,已然产生了太多空有一身本事而无从施展的人。其实说到底怀才不遇不是因为才不够,而是因为才并不适应需求。就像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写文章撰稿的水平都很高,都担得上编辑的工作,文案的工作,但社会却提供不了这样多的职位让他们参与其中呢。这就是症结所在,或许理想化的社会应当是让每个人自由地选择自身的兴趣所在,以兴趣为生,然而这终归只能归于理想。

减少低就业专业的招生量,对于一些社会需求大的岗位与专业进行扩招,单从眼前利益来看,是符合目前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所以一旦得到切实推行,我想也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益。当然,同时我也认为这仅仅是教育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应作出的改制,而不是教育的最终方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