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发展期,随着大学的扩招,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么,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就业有什么影响呢?

2007年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调查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为认真做好2007年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调查,圆满完成此次考察调研任务,马主任在临行前召开了有关会议,收集了大量企业和校企合作意向信息,确定了石家庄—天津—北京考察路线,并制定了考察方案,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考察人员严格遵守考察纪律,认真做好调研记录,密切配合,保证安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考察任务。
1、市场需求情况:通过此行考察,我们了解到未来几年河北每年的技术工作缺口为10万人左右,其中,拥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能人才最为缺乏。据预测,河北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达500万人,而目前缺口达130多万,市场需求的主要职业有:机械、电子设备装备装配工、餐厅服务员、厨工、保育家庭服务员、营销人员、收银员、保险业务员、推销、展销人员、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化工工程技术人员、其它工程技术人员等十种职业,需求专业相对比较集中,其中排名前10位的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及应用、市场营销、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财会、外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
2、调研反映:通过走访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他们一致反映我校毕业生素质较高,工作认真,整体情况较好。现在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对工作都较为满意,他们认为对他们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要求学校多开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那些在自己工作单位较有成就的毕业生大多是理论知识功底厚,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而有的毕业生并未被对口专业的企、事业单位录用,找到其它工作后经过对业务日趋的熟悉,对技能日益熟练,也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现职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们普遍认为在不对口专业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学会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也非常重要。
3、建立了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为扩大就业市场,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为我校毕业生创造条件,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大家分组行动,除与原有的合作单位联系外,还与就业人才市场、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北京市企业3万家,其中技工类人才需求量大,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紧缺,电子专业人才就业易,旅游业刚起步,外贸英语人才需求量大,深圳市进出口贸易、外贸英语、商务英语人才需求量大。
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近百位毕业生及30多家企事业单位联系交流情况来看,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如下情况:
1、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学生走出大学象牙塔,进入社会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总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不能放下架子,端正心态,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眼高手低,特别是大专毕业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缺少吃苦耐劳精神,故在就业之路上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我校一些卓有成就的毕业生之所以事业有成,他们都是从基层做起,因此,吃苦耐劳精神在人生之旅上尤其显得重要。
2、学生在一单位工作均无长期打算,走到哪算到哪,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的用人协议,这样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失去信心,一些重要部门人员不愿意让这些学生担任。
3、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应用能力与市场存在较大差距。
4、教学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实习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调研中,用人单位反映最多的是学生的实习。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较少,大多数是自己找实习单位。实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开展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及毕业生今后的就业,甚至发展前途。此次考察与有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协议,就是想为今后的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帮助并促进学生的就业。
三、几点建议
1、要以全局观念认识就业工作。学生就业工作只靠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远远不够,全校上下应以全局关念来认识学生就业工作,就业率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成立就业中心是一个重大举措,表明校领导非常重视招生就业方面工作,但从学校大的环境来看,尚显不够,远没有形成一种全局的观念,学校有关部门应多与一些就业率高的学校加强联系、考察,认真吸取他们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要求全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都应从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就业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单兵作战局面。
2、科学设置招生专业与制订招生计划。根据国家教育部教字[2003]6号文件精神,今后高校招生计划的制订与招生专业的设置要与就业率挂钩,对就业率明显偏低的,将实行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减增幅等措施。对于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将严格控制或减少招生规模等等。科学设置招生专业与合理制定招生计划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艺术系而言,市场对平面设计人员需求很大,但如能同时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则能成为抢手专业,市场供不应求,而且待遇很高。目前,我校招生专业的设置尽管每年都在新增一些专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专业的设置、计划的制定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科学安排,不能停留在某些问题的表面。对就业率高的专业可适当多招一点,如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应用电子、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对就业率低的专业要适当压缩招生人数。
3加强毕业生敬业精神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其次,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会做人,有知识、会做事,讲奉献等。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毕业生才更有竞争力,我们的就业市场才会越走越宽。
4、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与合作。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合作也越来越密切。我们的毕业生依靠用人单位的吸纳与接受,而用人单位业绩的创造需要优秀的敬业精神强的人员,而这一切又离不开高校的支持与帮助。此次考察调研,很多用人单位及人才市场对我校主动上门与其联系很感兴趣,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互惠互利的举措,他们乐意与我校签订合作协议,希望以后相互之间加强联系,互递信息。这种互为依附的关系,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和市场经济发展日显突出,所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尤显重要。努力建立生源、实习就业基地。本着“三方有利”(即有利于学生、有利于用人单位、有利于学校)的原则。在保持原有的优势基础上,以就业引导招生,以招生强化就业,积极启动实习及就业基地建设,有选择地与各大中型企业及省外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签订关于建立实习及就业等方面合作的协议,以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保证我校招生就业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提高我校影响力。通过基地的建设来加强联系与合作,邀请成功人士来校做报告,讲述他们成功经验,心得体会与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度量标准等,以开阔我们学生的视野,加强联系与合作,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来丰富教育内容,有利于创新我们的教育培养模式与方法。
5、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实习是大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平时所学知识与实践想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戏,同时实习将用人单位和我们的毕业生直接联系起来,有利用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全面考察和培养实习对单位的感情,实现双方的相互选择,最终促进我校就业工作。为此,我们应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加大实习的指导力度,创新学生的实习工作。
6、学生要一专多能,更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后,所找工作并不都是专业对口,这就需要学生就业后善于学习,更快更好在适应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专业方面能力,同时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9
看环境了,学校的爱学习的人多不多,还有收多少的问题,现在的学生是,有钱的不爱学习,没有钱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那样子的地方去学习,中间的,有学习的,不一定愿意花那部分钱,环境不好,是地方没有人来,环境太好,就有可能成为又一个谈情说爱的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1-08
我认为每个大学生为了对自己以后负责也是为了自己家庭一定要好好学!学好知识可以相对就业好一些呀!还有要在学业的基础上力求多学点技术,作好一切必要准备!还要在学习时不要只是含多,要精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在求职中处上峰呀!还要不断反思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压力相对小一些呀!

参考资料:自己所感!

第3个回答  2007-01-08
识势者为俊杰
一不变应万变
第4个回答  2007-01-08
靠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