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性?

如题所述

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断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出现。


二、文学集团的活跃。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此后,又出现有“竹林七贤”、“二十四友”、 “竟陵八友”等。文学集团的活跃,进一步刺激了文学的兴盛。


三、文学题材方面的重要开拓。在这一时期,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有意识地把边塞生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题材,也是始于南朝。至于梁代以萧纲的文学集团为中心所出现的“宫体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能作简单否定的宫体诗题。


四、文学形式的不断沿革变化。魏晋南北朝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产生期、抒情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与格律诗的草创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几种基本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关键时期。


五、文学与哲理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文学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表现了作者更为深邃的心理活动。这使得文学摆脱了简单地、就事论事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传统,文学的内涵由此变得更加丰富、深沉了。

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以及后代文学的持续发展,魏晋南北朝文学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扩展资料

一、魏晋之际,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在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竹林中饮酒、纵歌,世谓竹林七贤。他们放荡不羁,蔑视名教礼法,做出种种“伤风败俗”、惊世骇俗的举动,深含对真正毁弃名教的统治者的无声控诉和抗议!

二、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三、二十四友,垄断了西晋文坛所有的“泰斗级”人物,是西晋文坛的一个缩影。 忽略政治因素,单从文学角度来看,“二十四友”是个精力旺盛、创作颇丰的文学社团,其存诗数量占了西晋文士诗歌总量的一半;他们的文学活动“金谷雅集”是西晋文学繁盛的象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竹林七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2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突出标志是:
(1)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及以老庄为主体的玄学的风行,带来了文人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觉,使文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中挣脱出来,走向了广阔的天地。道家哲学的自然旨向和人格的自由精神,是文学自觉的最基本的思想源泉。
(2)文学创作的文学性。在文学的创作心态中,淡化了文学的政治倾向和社会的功利目的性,强化了文学的本体性和文学的审美趋向。文学创作开始趋向于个性化和风格的多样化。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风格、形式,都显示了多姿多彩的特点。
(3)文学自觉最显着的标志是文学理论的自觉。而理论的自觉,又是在人的自觉和创作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就是这种理论自觉的产物。在文学本体论、创作论、体裁论、风格论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著的建树,又促进了文学创作的自觉和繁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9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魏晋文学一直处于不显目的位置,在许多人的思维定势中: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占据文学史的主要地位。而谈到魏晋文学,自宋代以后,它总是受到歧视、贬斥,甚至受到人们的忽视。其实,魏晋文学的魅力之所在,正在于文学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产生了突破和超越的伟大意义,更在于魏晋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它的纷繁驳杂、陆离怪诞多少令许多人难以从惯常的思维去得到清晰的解读,它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更令诸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敬而远之,也许,这就是魏晋文学一直处于被冷落和疏远地位的原因之一。若换一种眼光来看,一种文化色彩鲜明、魅力非凡、不同凡响又受到人们的冷遇,不能不说是文化的缺憾。众所周知,魏晋是一个动荡和战乱的时代,之所以形成文学的多元和复杂。则是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本时期社会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战乱频仍,朝代更替频繁繁,统治者少有精力来顾及思想文化事业。政治对文学的干预较少,思想文化呈现放任自流状态。文人对离乱生死的感叹和士子对出仕入仕的思索,更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而佛教的传播,玄学的渗透使整个文学思潮脱离了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求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回归文学自身的特点,使文学变成了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生活体验和情感,表明魏晋文学已逐渐成为一种非功利的纯文学创作。

魏晋文学精巧机制的魅力自觉的的深层涵义是表现人。表现人的情怀、人的审美爱好;表现人的性格;重视人的任情所为,人的才性、情感、气质、风貌、格调、风度为人们所关注,最终形成了魏晋文人的思辨、自适、贵族士大夫风度、诗性才情等千古不衰的魅力。本文试图从魏晋文学派别的自然生成和文学人格方面入手,重新去解读魏晋文学的超凡,展示文学自觉的思潮,探索文人命运和文学发展的心路历程。
第3个回答  2013-07-19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随着社会思想的变化,文学日益改变了它作为宣扬儒家政教工具的性质,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带来了文学的繁荣。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人士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并影响到整个社会。文学作品的日见丰富,使得文学逐渐与其他学术相区别,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上探讨关于文学创作的各种问题,评价历代作家的得失,也就提到日程上来,带来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文学繁荣的另一标志是文学集团的空前活跃。先后出现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集团”,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包括陆机、左思在内的“二十四友”,包括沈约、谢朓在内的“竟陵八友”等。这些文学集团的出现促进了文学的兴盛,造成一些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促进了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