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的人还能吃海鲜吗?

如题所述

高胆固醇的人可以适当选择吃海鲜。现在很多人过分强调胆固醇不好,一些报纸杂志上提到无鳞鱼胆固醇含量高,因而将无鳞鱼等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统统从饮食中排挤出去。无鳞鱼的胆固醇含量到底高不高呢?是否有必要将无鳞鱼“开除”出食谱呢?

  首先,这种一概而论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并不是所有的无鳞鱼胆固醇含量都高,而是有些含量比较高,如每1 00克银鱼含胆固醇361毫克,河鳗为177毫克,泥鳅为136毫克,黄鳝为126毫克,鳕鱼为114毫克,在食用时可适当限制食用量;但另外还有一
些无鳞鱼胆固醇含量并不高,如带鱼每100克胆固醇含量为76毫克,鲨鱼为70 毫克,其含量与有鳞鱼相似,如草鱼为86毫克,黄鱼为86毫克,鲳鱼为77毫克,鲈鱼为86毫克等。

  其次,很多鱼的脂肪中都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以海水鱼为多,具有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要判断一种食物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必须要同时考虑这种食物的胆固醇含量及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能单看其中一种。一般来说,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大于食物中胆固醇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因此,对那些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或希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重点是控制每日总胆固醇和总脂肪摄入量,并避免吃含较多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如奶油、牛油、猪油、椰子油等,将每日总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内,在这一前提条件下,经常适量食用各种鱼类是没有问题的。

  总之,并不是所有无磷鱼胆固醇含量均高,而且即使是胆固醇含量高的鱼,只要控制每日总胆固醇摄入量,还是可以适量食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3
有人说多吃海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但是也有人说海鲜中的胆固醇含量比较高,因此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最好不要吃海鲜。请问到底哪种说法对?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高键:可以说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关键问题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吃什么种类的海鲜,怎么吃,吃多少。 海鲜的种类很多,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螺贝类、头足类(章鱼、鱿鱼)等。其所含的胆固醇含量差别很大,比如海鱼类的胆固醇含量比较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非常丰富,而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坏的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此海鱼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而虾、蟹、螺贝类、头足类海鲜中胆固醇含量比较高,尤其是鱿鱼、八爪鱼等,应尽量少吃。 需要强调的是,海鲜的胆固醇大多集中在头部和卵黄中,食用时除去这两部分,可以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最关键的是整体饮食的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总脂肪量要控制住,尤其要少吃红肉(猪、牛、羊,特别是五花肉),不要吃含极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而不必拘泥于某种食物是否能吃。每天的食物种类应尽量多一些,每种食物不要吃太多。 除了食物种类,量的控制因每餐而不同。一日三餐中,早餐和中餐可以吃得稍多一点,但晚餐一定要控制住,吃得素一点,少一点。因人们在晚餐后的活动量有限,过剩的热量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胆固醇升高。 有一个很简单的衡量标准是,离开餐桌时如果觉得自己还能吃得下一些东西,而且第二天早晨有饥饿感,说明晚餐只吃了七八分饱,比较合适,否则就过量了。
第2个回答  2013-06-03
要减少高胆固醇的危险,这些人更应该注意的是饱和脂肪高的肉类及其他食物和适当运动的生活习惯。因为,食物中饱和脂肪对胆固醇的影响,远比食物本身含的胆固醇大许多;而已经高的胆固醇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运动而不是减少饮食胆固醇。营养学中一般会用 “胆固醇、饱和脂肪指数”来衡量食物对胆固醇的影响,而不是单看食物里的胆固醇含量。  由于胆固醇可在人体内合成,并且其合成量可受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量反馈抑制,也就是说摄入多,自身合成就会减少,因此,建议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是小于300毫克,而不是说不能摄入胆固醇。  而食物中饱和脂肪对胆固醇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的摄入量直接导致学中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因此,控制胆固醇,必然同时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  虾、蟹等一般人认为胆固醇高的食物,其实和精瘦的红肉或去皮的家禽肉相差不多,而且,鱼类、海鲜的脂肪含量都很低,还是多含有益心脏健康的不饱和脂肪,少饱和脂肪。  所以,对于胆固醇高的人不妨这么吃:  1.避免多吃含高饱和脂肪的红肉(尤其是五花肉和肥肉),限量吃瘦肉。  2.不吃海鲜里胆固醇集中的头部及卵黄等。
第3个回答  2013-06-03
不能多吃,长期大量食用海鲜,胆固醇很容易升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