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走20公里需多长时间

如题所述

需要4~5个小时,人正常步行速度大约每小时4~5公里如果中途不休息的话20公里路程需要4~5个小时。走得快的,可能每小时能走10公里,个别疾步如飞者,能达到15公里/小时。男性和女性是有差别的,这里的计算还没有考虑人的身体疲惫和精神方面的感官。

扩展资料

散步的好处

1.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跳动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4.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5.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6.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7.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8.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9.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0.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地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状都有良好的作用。

11.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12.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应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饭后散步要注意事项:

1、饭后匆忙走动所消耗的能量,实际上是透支了进餐前的体能,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随之减少。此时要是紧跟着再做一些对灵敏性和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活动,比如驾驶,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2、根据美国保健学会专家的调查发现,许多车祸的发生与肇事者饭后立即驾驶有关――正餐过后,坐进驾驶仓,血液都集中于胃部,大脑缺氧现象严重,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速度减慢,灵活性下降。

3、有些人是适合饭后“不能走”的,这是指体质较差,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这些人饭后不宜散步,就连一般的走动也应减少,可以选择在饭后平卧10分钟。

4、因为饭后胃内食物充盈,此时再进行直立性活动,就会增加胃的振动,加重胃的负担,引起或加重胃下垂。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最忌饭后运动。因为饭后胃肠活动增加,胃肠部的血流增加,脑部的血流相应减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1
人们走路的速度一般是4~7公里/小时,走得快的,可能每小时能走10公里,个别疾步如飞者,能达到15公里/小时。所以20公里普通人大概要四到五小时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20
五个小时到六个小时吧,普通人也分走路快慢,大概五六个小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