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这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3

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做事的态度,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

第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考试成绩没考好,有的父母二话不说,对着孩子就是一通臭骂,有的时候,甚至会动手打孩子;还有教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父母可能讲了一边,但孩子还是不会,就会直接逼问孩子“上课的时候干什么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怎么这么笨呀!”等等,导致孩子一直担心被骂而无心思考做题。


用上述这种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跟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非常不利,会导致孩子性格变得非常内向、自卑、没有自信心,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做不好,当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变得唯唯诺诺,胆小不敢去做,甚至会抵触与人接近,害怕社交等等。



第二种:正确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成绩没考好,父母就会心平气地询问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好呀?是不是这次的题太难了?是有些知识点不太会吗?没事的,妈妈可以教你,你要相信自己,下次一定可以烤好的,加油,我的宝贝最棒了!”这种鼓励式的教育,不仅会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会让孩子默默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用这种鼓励式的教育方式,会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会让孩子勇于表达自我,这一类的孩子,性格大多是外向的,会温暖他人,同时,也会非常自信,对未知的事情,充满好奇心;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特别积极,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敢于社交,用自己的方式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两种对比,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区别以及对孩子产生的影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胆小怕事、害怕社交,甚至会让孩子走上极端;而正确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温暖、自信、敢于社交、对事物充满热情,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所以,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父母如果意见不统一,也必须不能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这个必须的。

第2个回答  2022-11-13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有三种:

第一,父母失去威信。

在孩子看来,如果父母之间教育自己的时候都没有达成一致,他们就会觉得你们自己都有问题,凭什么来教育我。对父母的教育产生质疑,不管是不是向着自己的。
父母教育观念的不一致,都会让父母失去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当家长和孩子独处的时候,你说的任何话,都不能有任何作用,孩子完全听不进去。威信失去了信任也就没有了,又何谈教育。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父母之间出现问题,每次都是为了一个教育问题剑拔弩张的。

第二,孩子自律能力变差。

放任孩子的某一方父母,会削弱孩子的控制能力,让孩子不能正确分辨正确与错误,他会以为爸爸妈妈让我做的就是正确的,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想要再改就难了。
所以,一个家庭中的教育方法需要爸爸妈妈达成共识,清楚地让孩子知道正确的行为方式,孩子只需要遵守这一个教育模式就可以,这样才可以培养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之间的教育分歧,势必会影响夫妻之间关系,一些过于极端的父母,还会因为孩子的问题引发不断的争吵。

第3个回答  2022-11-13

会让孩子比较错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导致行为上南辕北辙,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家庭教育还是父母协商一致之后,再对子女进行教育。
拓展资料:所谓态度一致,平时要给子女正确的为人处世的观念,父母互相配合,不唱反调,纵使意见不同,也必在孩子背後讨论,取得共识;在孩子面前互相尊重,做好的示范,对於孩子犯错,一扮黑脸、指出错误,必要时给予惩罚,另一扮白脸、告诉孩子惩罚是针对他错误行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水不变的。


接纳、安抚其情绪,使孩子知错必改,而不是掩饰其错误行为,或数落惩罚其不当行为。教育子女是夫妻共同的责任,要有共同的理念与方法,接纳、尊重、关怀与沟通,引导子女辨是非,趋善避恶,夫妻态度一政,子女有得遵循,人格得以正常发展,是子女之福,社会之幸。

第4个回答  2022-11-13

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包括:

1、对权威的信任度降低。父母本来是孩子心目中最有权威的人,他们的教育方式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必然使孩子对权威的信任、服从和尊重大打折扣。

2、孩子的质疑精神将被过度强化。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很容易使孩子对本来最不被质疑的父母产生质疑。孩子有质疑精神是好的,但对父母的质疑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过度的质疑精神。而过度的质疑精神不利于他们接受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价值观。

3、孩子自行其是的倾向增强。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使孩子不知道听谁的,造成他们无所适从,其自行其是的倾向必然会增强。而自行其是倾向过于突出,不利于孩子社会化的进程,妨碍孩子接受社会规范的洗礼、以及接受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的最起码规矩。

4、孩子自行其是倾向增强了,他们身上成长期固有的缺陷,比如任性、贪玩、叛逆、冲动、以及不受节制的任意妄为等等,都会展露无遗,而这些缺陷的展示和滋长,不利于孩子的学业进步和形成自尊自爱、自觉自律的人格。

第5个回答  2022-11-13

一个孩子正常健康的成长,往往需要父母协商一致。一个扮演严父,或者慈女或者相反,犯了错误,给了相应的惩罚,也要给两个果子吃。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未来才能成为栋梁之材。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方法上达不成共识,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无所适从,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格分裂。
1、孩子在场时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尽管对方教育孩子失当,你也不要轻易指责对方,指责从来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特别是孩子在场时,夫妻双方都有一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的心理需要,简单的指责除了会引发彼此间的“战争”,不会有别的收获。因此,当孩子在场时,彼此一定要克制。少一分正面冲突,就会少一分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

2、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双方应步调一致,当然这不是娇惯纵容的一致,也不是训斥打骂的一致,而是正确引导和说服教育的一致。比如:家长带孩子到朋友家去作客,孩子非要把人家的玩具带走,爸爸可以说:“爸爸回家给你做个木头手枪,挂在腰上可神气啦!”如果孩子还是不干,妈妈就接着说:“别人的东西不能要,你总要别人的东西,以后爸爸妈妈还怎么带你出来玩呀?”这样,父母互相补充,交替做工作,孩子就会心口服



更会让孩子比较错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导致行为上南辕北辙,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家庭教育还是父母协商一致之后,再对子女进行教育。
拓展资料:所谓态度一致,平时要给子女正确的为人处世的观念,父母互相配合,不唱反调,纵使意见不同,也必在孩子背後讨论,取得共识;在孩子面前互相尊重,做好的示范,对於孩子犯错,一扮黑脸、指出错误,必要时给予惩罚,另一扮白脸、告诉孩子惩罚是针对他错误行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水不变的。
接纳、安抚其情绪,使孩子知错必改,而不是掩饰其错误行为,或数落惩罚其不当行为。教育子女是夫妻共同的责任,要有共同的理念与方法,接纳、尊重、关怀与沟通,引导子女辨是非,趋善避恶,夫妻态度一政,子女有得遵循,人格得以正常发展,是子女之福,社会之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