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你好,问题问得好!这个问题非常普遍。

父母与孩子

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让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事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个八岁男孩的家里

第一幕

妈妈说:“你要听我的,先写好作业再去玩”爸爸说:“随便玩,玩好了,去做作业”;妈妈说:“在外面不许和同学打架”,爸爸说:“在外面,别人打你,你就要打回去”;妈妈说:“在学校,碰到困难去求助老师同学,有事告诉老师”,爸爸说:“在学校里,遇到困难自己想想怎么解决,不要去求助”……假如你是孩子,你觉得你会怎么样呢?

第二幕

爸爸正在和孩子玩游戏,玩的很上瘾,发现妈妈有开门锁的声音。爸爸说“不好,你妈回来了,赶紧收拾”爷俩赶紧把玩游戏的东西赶紧收起来,假装写作业。

妈妈说不能吃垃圾食品,坚决不能吃。孩子和爸爸在家,求爸爸给钱买一些膨化食品。爸爸二话不说就给孩子买了,等到妈妈回来,因为孩子吃垃圾食品,开始当着孩子面儿和爸爸大声吵架,“你怎么那么惯孩子?”。

第三幕

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回来爸爸打妈妈拉,爸爸要打,妈妈使劲的拉住。

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回到家里妈妈拼命的唠叨,爸爸摔卷子,要打孩子,当着妈妈的面说,都是你惯的,惯成这个样子。

打孩子

父母教育方式的不一致,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使得孩子在生活中变得很迷茫,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才好。

二 使得孩子,在生活中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的内心会很冲突,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三 使得孩子,形成了谁强势就听谁的,做事情学会阴一套,阳一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四 使得孩子,在生活中性格将变得唯唯诺诺,前怕狼,后怕虎 ,做事情瞻前顾后,犹犹豫豫。总是思虑过重。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给家长一些警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6

好的教育方式和差的教育教出来的小孩性格品性能力上差别还是蛮大的,当然小孩的成长不光和父母有关,还和她遇到的其他人和事有关,还有他自己也能决定下一部分。那我自己来说,我和我爸爸妈妈关系不怎么亲近,因为我从就是留守儿童,我母亲总是一副怒送,一副怨颜,总是很悲观,对家里所有人都不满意,我知道她对家里付出很多,很辛苦,她总是给我们一种兀兀穷年的生活很苦的感觉,我和她之间有些心理上的隔阂。我朋友的妈妈会比较温柔,也经常带她逛街啊啥的,她们关系就比较缓和。


第2个回答  2022-08-08

孩子就像镜子,能透射出外部的世界。父母的无疑是影响孩子的重要角色,无论你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还是一个慈爱的母亲,相信大家都一样无条件爱着我们的孩子。然而,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有人宽容、有人严格、有人给予其温情、有人激发其斗志……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称之为:教养方式
  心理学上,家庭教养方式采用了多种分类方法,大致归类为:
  民主型:父母能够平等的对待孩子,给予孩子关爱和照顾,对子女的要求及时做出回应,同时也鼓励子女和自己交流;
  专制型:父母操控着子女的一切,用权力和强制使孩子听命,享有权威。对子女有太多限制,缺少宽容;
  溺爱型: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对子女“听之任之”;
  漠不关心型:父母沉浸于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忙于奔波,主要满足子女的物质条件,亲子之间缺乏沟通。
  又有人把这些归类分为两大类:积极教养方式和消极教养方式。
  有意或无意,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总是伴随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不过我们自身却后知后觉,我们管教孩子的方式却早在他们很小的时候被印上了某种烙印。这其中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孩子自己,经常听到其他人聊起他们父母:谁的父母很严厉,谁的父母很通情理之类。虽然不能严格把某一家庭教养方式归类到哪一种里面,但我们也很容易能从教科书中找到自己教育的身影,看看以下研究结果,或许对我们的家庭教育会有些启示和指导:
  父母的教养方式只要是能体现对孩子的理解、情感温暖的教养,子女的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就会很少出现,走向社会以后,也会更少的体验到社会孤独感。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能动性,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新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够很好的促进孩子适应行为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反之,如果父母(尤其是父亲)采取严厉惩罚、拒绝、否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对待子女,子女便会容易有敏感多疑、失落寡欢、偏执、高焦虑、敌对等情绪体验。而且,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孤僻、独来独往,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丧失自信,缺乏成功的体验,产生自我否定,而且还自卑易怒。极端教养方式会阻碍孩子正常社会化,使其形成不良人格:压抑、自卑或者冷酷残暴。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教养方式是否一致,也是青少年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心理学专家在儿童青少年犯罪状况的调查中发现,不管何种教养方式,只要父母一致,子女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在父母不一致的教养方式之下,子女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恐惧、焦虑、多疑、自卑,容易产生不良行为或心理问题。
  在与父母交流过程中,我也会经常发现父母教养不一致的现象:母亲严格同时父亲宽松,或者母亲宽松而父亲严格的现象皆有。其实,父亲、母亲对于孩子的期待和教养目标是一致的,但基本观点和侧重点不同。偏严格的一方倾向于孩子意志力的磨练和培养,让孩子懂得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希望孩子在实际行动中学会生活的道理;偏宽松的一方倾向于对孩子给予孩子更多体贴和宽容,采取放手更多一些;我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要是否有充分的沟通。父母在交换彼此的教育观点和想法之后,一定也能协商出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方案,最终采取一致的教育行为。至少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的态度。
  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和态度向子女传达其生活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对于孩子,父亲母亲是他们的部分甚至全部世界。为人父母,这个角色对于孩子来说无可替代,那么,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养氛围我们义不容辞。在其中,父母始终保持教养一致,使孩子体验到既不被放纵,又不被过分要求,才能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
  不同的父母关系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第3个回答  2022-08-08

您好,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就很大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意见比较好的这种问题。

这样的情况会使孩子失去自我辨别的能力,干什么事都需要家长给意见,而家长意见不同,还可能导致家长出现争吵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有可能孩子会为此自卑,没有信心,任由他人摆布,并且没有自己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有90%的可能,会让孩子开始形成叛逆行为!

追答

您好,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就很大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意见比较好的这种问题。
这样的情况会使孩子失去自我辨别的能力,干什么事都需要家长给意见,而家长意见不同,还可能导致家长出现争吵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有可能孩子会为此自卑,没有信心,任由他人摆布,并且没有自己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有90%的可能,会让孩子开始形成叛逆行为!

第4个回答  2022-08-08
思想是个人的,以后怎么样那得看他自己,不能干涉太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