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杜甫之死: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扩展资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参考资料:

杜甫——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2

诗圣杜甫到底是怎么死的?揭秘真相顿时觉得饮食习惯很重要

第2个回答  2018-06-16

因病而死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拓展资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2-11
杜甫(712年—770年),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歌为“诗史”。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尽管宦海沉浮、颠沛一生,但却始终保持着年轻时的狂傲。他用诗歌去呐喊国运与民生,赢得了万世称颂。那么,杜甫究竟是怎么死的?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就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而且各执一词,发人深思。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是这样写的:“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岳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316页)。

二、溺死说
据唐朝李观的《杜拾遗补遗》记载:“江水暴涨,(杜甫)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把杜甫之死归因为落水淹死。这种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在他晚年的封笔之作《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指出:杜甫嗜酒和死于牛肉白酒。【据他考证,是这一次牛(肉)(白)酒吃得太多,再加上天气有点热,才导致杜甫食物中毒而死。】

五、消化不良而死
据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记载:杜甫“大水速至,涉旬不得食”……“令(聂县令)尝馈牛炙白酒,(杜)甫饮过多,一夕而卒。”也就是说,他认为杜甫死于暴饮暴食。后来的《新唐书》和《旧唐史》等正史都持此说。
此说较为可信。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而死。
应该说,以上关于杜甫的死因都有了明确的解释,史料也是比较详实的,也言之成理,证之有据,不能轻易地否定。这一切谜团都有待于新的史料发掘来解开。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2-24
杜甫的死因是个谜。其诡疑悬疑的程度,不亚于诗仙李白

《旧唐书》、《新唐书》本传都说,杜甫是因为吃了太多牛肉、饮了太多白酒而亡。其时杜甫人在耒阳,遇见洪水,多日没有进食,后来县令以烤肉、白酒款待,杜甫大醉,当晚就挂了!

然根据元稹所撰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等语看来,杜甫又彷佛是衰老而死的。除此,也有人说杜甫是溺死的。(溺死这部份尚缺相关数据证明)

照理说新、旧唐书对杜甫之死的记载,可信度应该很高。不过曾有日本学者指出由于新旧唐书中的这部份叙述,皆采用唐《明皇杂录》一书的讲法,而《明皇杂录》又多虚构故事,因此新、旧唐书关于杜甫之死记载的真实性,值得商榷。

大陆学者郭沫若在其《李白与杜甫》一文,说到杜甫之死的时候,是倾向杜甫因食物而亡一说的。郭沫若极富技巧地推论∶吃肉、饮酒为啥会要了杜甫的命呢?因为,杜甫吃的正是腐肉啊!吃腐肉,不中毒而死才怪
杜甫的死因历来意见不一。《旧唐书·杜甫传》:“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新唐书》本传记载:“ ...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于杜甫的死因作过专门的论述,他认为杜甫确是死于牛肉白酒,但不是“饫死”,而是中毒。

根据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说杜甫死于牛肉白酒。大历五年(公元770)夏天,杜甫因避兵乱到衡州。中途到了耒阳,恰遇大水,船只好泊在方田驿。因无食物,挨饿了十天左右。耒阳县令聂某得知后,送来了牛肉白酒。杜甫吃得过多,就在一个晚上死了。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说聂县令所送的牛肉一定很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杜甫中毒而死是完全有可能的。

《读者》有一篇文章说,国内有个杜甫研究专家在国际上拥有一项独一无二的研究成果,他用了19年时间研究证明杜甫是吃牛肉死的,因此成为权威。
(到底是“是”还是“不是”,没有《读者》,这里不知道对不对)

在草堂影壁前,总统和夫人像其他游客一样也在此合影留念。之后来到“大雅堂”,希拉克在杜甫和李白相伴畅游的雕塑前长久伫立。喜读唐诗、对唐代文化研究很深的希拉克推崇李白杜甫,甚至还写过介绍李白的文章。他与导游姚菲探讨起杜甫的死因,总统说他从书上看到杜甫是吃牛肉喝酒致死的,姚菲委婉地纠正说,现在权威专家认为杜甫是死于消渴症(糖尿病)。总统开心地笑了,说自己又学到了一些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