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保护的原理中的距离保护

如题所述

距离保护是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阻抗)。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该装置的主要元件为距离(阻抗)继电器,它可根据其端子上所加的电压和电流测知保护安装处至短路点间的阻抗值,此阻抗称为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近时,其测量阻抗小,动作时间短;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远时,其测量阻抗增大,动作时间增长,这样就保证了保护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
用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即阻抗)构成的继电保护,又称阻抗保护,阻抗元件的阻抗值是接入该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U/I=Z,也就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值。因线路的阻抗值与距离成正比,所以叫距离保护或阻抗保护。距离保护分为接地距离保护和相间距离保护等。
距离保护分的动作行为反映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距离的远近。与电流保护和电压保护相比,距离保护的性能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小。
一般情况下,距离保护装置由以下4种元件组成。①起动元件:在发生故障的瞬间起动整套保护,并可作为距离保护的第Ⅲ段。起动元件常取用过电流继电器或低阻抗继电器。②方向元件:保证保护动作的方向性,防止反方向故障时保护误动作。方向元件可取用单独的功率方向继电器,也可取用功率方向继电器与距离元件结合构成方向阻抗继电器。③距离元件:距离保护装置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是量测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一般采用阻抗继电器。④时限元件:配合短路点的远近得到所需的时限特性,以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一般采用时间继电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05
一般的线路是均匀的。那么,线路的等效阻抗的大小,就与线路的长度有关。假设线路单位长度的阻抗是z。那么等效阻抗Z=zL。L是线路的长度。
理解以上概念,就不难理解距离保护:
一般线路发生接地故障。假设过度电阻为0。那么,我们通过测量电压U和电流I,就可以求出线路的主抗,Z=U/I=zL
这样就可以求出故障距离L。通过判定L是否在保护范围内,就可以实现保护。
实际应用中,我们保护范围X是已知的。那么,就会有个最大阻抗Zmax=zX。其保护原理就是:
Z=U/I<Zmax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内,动作。
Z=U/I>Zmax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外,不动作。(为了理解简单,没有考虑可靠性系数问题)参考资料:张保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12
110kv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