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中的桃符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原诗:

《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扩展资料: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北宋《岁时杂记》记载早期对联有两种形式:一种在桃符上左书神荼、右书郁垒,一种书写其他的祝福语。《梦粱录》中说除夕之夜要“钉桃符,贴春牌,”这种桃木板春牌越来越受欢迎。到了明代,一般被纸制品代替,名“春贴”,以别于桃符,春联成为一种独立的迎春风俗样式。

据后人记载,春联成为百姓喜闻乐见、代代延续下来应归功于明代皇帝朱元璋。明代文人陈云瞻曾记载:“春联的设立始自明太祖,在都城金陵,除夕前不要忘了传旨,无论公卿还是百姓,门口一定要贴春联。”朱元璋还亲自微服私访,检查落实情况。

他还亲自撰写,赐给近臣,如给学士陶安的对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倒也对仗工整,平仄谐和。春联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开始流行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日 (王安石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6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扩展资料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1-11
指春联.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1-11
桃符

táofú
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第4个回答  2017-01-12
1. 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以为能压邪。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唐 韦璜《赠嫂》诗:“案牍可申生节目,桃符虽圣欲何为。” 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把桃树锯做桃符,钉在门上,着他两个替我管门户。” 郭沫若《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文学不是些鬼画桃符的妖怪文字。”

  2. 五代时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称为春联。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 钟馗 、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冰心《三寄小读者》六:“每到新春季节,总会看见人家门口贴的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桃符就是春联的别名。”亦作“ 桃符板 ”。 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门对》:“桃符板,即今门对,古当有之,其事始於 五代 见记载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