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在什么温度最容易滋生

如题所述

细菌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类已经发现的细菌按生长适宜温度可以大致分为嗜热菌、嗜温菌、嗜冷菌三种。
1、嗜冷菌(Psychrophiles),可在0℃—20℃中生长的就是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
2、嗜温菌(Mesophiles),可在10℃—45℃环境中生长的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40℃;
3、嗜热菌(Thermophiles),可在40℃—70℃中生长的细菌为嗜热菌。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嗜温菌,大多数细菌都属于此类,它们在25~40℃温度范围内生长最好。人类病原菌就属于此类,它们中大多数的最适温度接近人体温(37℃)。
扩展资料:
光合细菌培养方法为例,日常管理和测试
1、调节温度:光合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一般在23~39℃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可不必调整温度。在常温下培养也可通过调整,将温度控制在光合细菌生长繁殖最适宜的范围内,使光合细菌更好地生长。
2、搅拌和充气:光合细菌培养过程中必须充气或搅拌,作用是帮助沉淀的光合细菌上浮获得光照,保持菌细胞的良好生长。小型厌气培养常用人工摇动培养容器的方法使菌细胞上浮,每天至少摇动三次,定时进行。
大型厌气培养则用机械搅拌器或使用小水泵使水缓慢循环运转,保持菌体悬浮。微气培养是通过充气帮助菌体上浮,因为培养液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光合细菌繁殖受到抑制,产量下降,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充气量。一般采用定时断续充气,充气量控制在1~1.5升/(升·h)之间,溶解氧量保持在1×10-6以下。
3、调节光照度:培养光合细菌需要连续进行照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根据需要经常调整光照度。白天可利用太阳光培养,晚上则需要人工光源照明,或完全利用人工光源培养。人工光源一般使用碘钨灯或白炽灯泡。
不同的培养方式所要求的光照强度有所不同。一般培养光照强度应控制在2000~5000lx之间。如果光合细菌生长繁殖快,细胞密度高,则光照强度应提高到5000~10000lx。光照强度可通过调整培养容器与光源的距离或使用可控电源箱调节。
4、酸碱度的测定和调整:在培养光合细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酸碱度的变化。由于光合细菌的大量繁殖,菌液的pH值上升,这意味着光合细菌正处于指数生长期。但当pH值超过最适范围甚至生长的适应范围时,光合细菌的生长达到顶点,随后生长下降。
如果能及时调整菌液的酸碱度,使pH值保持在最适范围,则光合细菌能继续生长繁殖。为了延长光合细菌的指数生长期,提高培养基的利用率和单位水体的产量,测定和调整PH值是非常重要的。一船采用加酸的办法来降低菌液的酸碱度,醋酸、乳酸和盐酸部可使用,最常用的是醋酸。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须每天或隔天测定菌液的pH值,当pH值上升超出最适范围,即加酸调整。如果在培养过程中不测定、调整酸碱度,当光合细菌的生长达到一定密度后pH值也上升到9以上,细菌生长受阻,此时应采收或再扩大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调整PH值,获得的最终产量低。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嗜温细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细菌培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细菌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6

细菌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类已经发现的细菌按生长适宜温度可以大致分为嗜热菌、嗜温菌、嗜冷菌三种。

1、嗜冷菌(Psychrophiles),可在0℃—20℃中生长的就是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

2、嗜温菌(Mesophiles),可在10℃—45℃环境中生长的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40℃;

3、嗜热菌(Thermophiles),可在40℃—70℃中生长的细菌为嗜热菌。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嗜温菌,大多数细菌都属于此类,它们在25~40℃温度范围内生长最好。人类病原菌就属于此类,它们中大多数的最适温度接近人体温(37℃)。

/iknow-pic.cdn.bcebos.com/72f082025aafa40f79d84adea564034f78f0199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2f082025aafa40f79d84adea564034f78f0199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2f082025aafa40f79d84adea564034f78f01992"/>

扩展资料:

以光合细菌培养方法为例,日常管理和测试

1、调节温度:光合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一般在23~39℃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可不必调整温度。在常温下培养也可通过调整,将温度控制在光合细菌生长繁殖最适宜的范围内,使光合细菌更好地生长。

2、搅拌和充气:光合细菌培养过程中必须充气或搅拌,作用是帮助沉淀的光合细菌上浮获得光照,保持菌细胞的良好生长。小型厌气培养常用人工摇动培养容器的方法使菌细胞上浮,每天至少摇动三次,定时进行。

大型厌气培养则用机械搅拌器或使用小水泵使水缓慢循环运转,保持菌体悬浮。微气培养是通过充气帮助菌体上浮,因为培养液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光合细菌繁殖受到抑制,产量下降,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充气量。一般采用定时断续充气,充气量控制在1~1.5升/(升·h)之间,溶解氧量保持在1×10-6以下。

3、调节光照度:培养光合细菌需要连续进行照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根据需要经常调整光照度。白天可利用太阳光培养,晚上则需要人工光源照明,或完全利用人工光源培养。人工光源一般使用碘钨灯或白炽灯泡。

不同的培养方式所要求的光照强度有所不同。一般培养光照强度应控制在2000~5000lx之间。如果光合细菌生长繁殖快,细胞密度高,则光照强度应提高到5000~10000lx。光照强度可通过调整培养容器与光源的距离或使用可控电源箱调节。

4、酸碱度的测定和调整:在培养光合细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酸碱度的变化。由于光合细菌的大量繁殖,菌液的pH值上升,这意味着光合细菌正处于指数生长期。但当pH值超过最适范围甚至生长的适应范围时,光合细菌的生长达到顶点,随后生长下降。

如果能及时调整菌液的酸碱度,使pH值保持在最适范围,则光合细菌能继续生长繁殖。为了延长光合细菌的指数生长期,提高培养基的利用率和单位水体的产量,测定和调整PH值是非常重要的。一船采用加酸的办法来降低菌液的酸碱度,醋酸、乳酸和盐酸部可使用,最常用的是醋酸。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须每天或隔天测定菌液的pH值,当pH值上升超出最适范围,即加酸调整。如果在培养过程中不测定、调整酸碱度,当光合细菌的生长达到一定密度后pH值也上升到9以上,细菌生长受阻,此时应采收或再扩大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调整PH值,获得的最终产量低。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97%9C%E6%B8%A9%E7%BB%86%E8%8F%8C/5267327"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嗜温细菌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7%BB%86%E8%8F%8C%E5%9F%B9%E5%85%BB/5393887"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细菌培养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7%BB%86%E8%8F%8C%E5%9F%B9%E5%85%BB/5393887"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细菌培养

第2个回答  2017-01-14
细菌在什么温度最容易滋生
  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恶劣的“极端环境”具有惊人的适应力,这是高等生物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多数细菌能耐0℃到-196℃的低温;在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300℃的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一些嗜盐细菌甚至能在饱和盐水中正常生活;产芽孢细菌和真菌孢子在干燥条件下能保藏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耐酸碱、耐缺氧、耐毒物、抗辐射、抗静水压等特性在微生物中也极为常见.
  微生物个体微小,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大,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性状变化(变异).尽管变异发生的机会只有百万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但由于微生物繁殖快,也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人们才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不断改良在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如青霉素生产菌的发酵水平由每毫升20单位上升到近10万单位,利用变异和育种得到如此大幅度的产量提高,在动植物育种工作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10
37摄氏度左右,因为在恒温箱内培养细菌都调节到37摄氏度。
第4个回答  2017-01-14
35.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