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出现那么多天才谋士,其智谋也有高低,对他们如何进行排名?

如题所述

No.1: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什么!度量狭小,“三气周瑜”。靠!别信罗贯中的杜撰。看看程普对周瑜的评价就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度量狭小了。强烈BS罗贯中。
No.2:司马懿--诸葛亮+曹操的合体。此人军事能力一流,兵法娴熟,无论是对整个战局的把握,还是分微小节如诸葛亮饮食的了解从而得出的结论,佢是出色之至.政治方面更加是无与伦比,其实他的出场并不晚,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主簿,然而他一直坚忍至曹操死后才开始展现才华.斩曹爽,排异己,独揽魏国大权,立司马氏之根基.诸葛亮只能预测三分天下,他却能看到他孙子司马炎借魏国之势一统天下,并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大局观之强无人能出其右。
No.3:陆逊--少年英才,鬼谋破山越,献计取荆州,火烧夷陵八百里,又具治国之相才也。
No.4:贾诩--计谋百分百成功策士。先后在董卓,李傕,张绣,曹操,曹丕手下。看破计谋破曹操,权衡形势绝袁邵降曹操,协助曹丕基帝位。可以说是个十分会自保而右能协助主子的超强谋士,只不过在演义里没被重视。
No.5:郭嘉--献谋破吕布,评袁曹十败十胜,挑拨袁绍二子内战,遗计定辽东,赤壁兵败曹叹“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No.6:法正--“奇谋密计百出”,这是孔明对其的评价。只不过品德方面差了点,喜欢记私仇。章武二年,蜀军夷陵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No.7:羊牯--“怀柔之计”平江东。可以说是三国中大局观最强的谋士。攻心之策使得魏的统一是那么的顺利成章,并且还与当时的战场对手陆抗结为生死之交,只不过他的军事成就无稽可查,否则必居三甲之内。
No.8:诸葛亮。--“隆中对”,定三分,鞠躬尽瘁,死而后矣。我不必多介绍了。只不过他的政绩无人能及,可是带兵打仗就。。。
可以有六出祁山为证。因为三国演义中对他夸张的太多,所以现在的人都造成的误解,蜀国的第一谋士是法正,不信可以去参阅三国志。
No.9:荀彧--后方的坚实保证。曹操每次出征,必留荀彧镇守许都,为何?因为他只放心荀彧,知道有荀彧在,有后方在.无论军事还是内政,荀彧都做得很出色,强横如吕布者,即使许昌空虚,尚且不能下,因为有荀彧在;而曹操在前方打仗所需的军械粮草,也是他组织供应的.而且他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使曹操一举成为优势最大的诸侯.不过料敌决胜,决机于两阵之间就不是他强项了.
No.10:庞统--风雏之才。演义中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为人才华横溢,又胆色出众(敢在曹操面前献杀身计).只是不够谨慎,以至被伏身亡,十分可惜.否则应有极大作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4
谋士排名:
第一名:诸葛亮,智力超群,临危不惧,才华横溢,堪称谋士之首,又是个发明家,缺点:没有伯乐精神,用人不当。
第二名:司马懿,沉稳机智,韧性十足,又会装疯卖傻,缺点:有诸葛恐惧症
第三名:周渝,文武双全绝对少见,有赤壁之功排第3应该,缺点:脸皮太薄。
第四名:陈登,才智过人,宁死不屈。缺点:不够圆滑,计不成计
第五名:贾诩,旷世奇才,识时务,大局观强,缺点:不清
第六名:郭嘉,当机立断,鞠躬尽瘁 缺点:身体太差
第七名:田丰,沮授,形势判断专家,谋事之高手 缺点:谋人之低手
第八名:扬修,心理学高手,智力过人 缺点:持才放旷
第九名:徐庶,战略专家,缺点:以小家为重不顾大家
第十名:陆逊,韬光养晦,暗藏杀机,缺点:内部关系处理不好。
第2个回答  2019-10-12
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都记得,贾诩说过谋士第一要做的就是谋己!这一点我是最认可的!自己都不能把自己谋好,那我认为真没水平!这一点我感觉司马懿做的最好最成功!第二贾诩,第三程煜!剩下的都是垃圾!
第3个回答  2019-10-12
要说排名,争议颇多。我只说大家一般不会注意到的几点,以供商榷。
1、水镜先生司马徽:
其智在诸葛亮之上。理由是,曹操捉住徐庶之母,将徐庶逼到曹营。后司马徽到刘备处探望徐庶时得知此事,便预言徐庶一到曹营,其母必死。而徐庶在临行之前曾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并未有此预见。

2、徐庶:
刘备在遇到徐庶之前,屡战屡败,得徐之后,两战皆胜,都是以少胜多。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才智就此埋没。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欲用火攻,巧计连环,曹操军中,却只有徐庶一人看破,只不过没有道破罢了。可见徐庶智高。
3、许攸:
此人不被众人注意,只因死得太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双方胜败皆因此一人决定。当时曹操粮草不济,军心涣散,许攸曾向袁绍献奇计破曹,袁绍弃而不用(后来曹操听到此计时仍胆战心惊)。许攸一气之下投奔曹操。曹操仍是用许攸妙计大胜袁绍。由此可见,两军胜败尽在许攸掌握之中。
第4个回答  2019-10-04
第一 :郭嘉
第二:诸葛亮
第三:司马懿
第四:贾诩
第五:徐庶
第六:陆逊
第七:荀彧
第八:姜维
第九:陈宫
第十:周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