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茎秆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如题所述

小麦的茎是植株输送水分和营养的主要器官。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养分需要通过茎来运送到地上部分的各器官,叶和其他绿色器官制造的有机物也要通过茎运送到根和其他部位,或在茎秆中储存。茎也是支持器官,支持地上部分各种器官,使叶片合理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和空间,以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只有健壮的茎秆,才能起到良好输送功能,并支持叶片和穗,壮秆大穗,才能丰产,因此,生产上经常采取不同的肥水措施,调节群体,促进壮秆的形成。

小麦的茎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即地中茎、分蘖节和地上茎秆。地中茎有长有短,有的没有地中茎。一般播种深的麦田,小麦地中茎发生率高,且地中茎较长。有时还可能出现地中茎的分节现象;播种浅的麦田,多数没有地中茎。分蘖节是分蘖发生的地方,也是紧缩在一起的茎,通常在地下而靠近地表的部分。一般地上的茎节不发生分蘖,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在盆栽情况下,可能有地上节间发生分蘖的现象,大田中若上部茎秆受损,而且土壤水分养分条件较好时,也有可能出现地上节间发生分蘖。地上茎秆是我们常说的麦秆,是由节和伸长的节间组成,通常为5节,也有4节和6节的。生长期短的春性品种,播种过晚的冬性品种或发生较晚的分蘖常出现4个节间,生长期长而栽培条件好的麦田,常可出现6节现象。特殊情况下可发生10节或更多,例如在温室里盆栽试验中曾发生多节间现象,生产中大田里则很少出现多于6节的地上茎秆。小麦的茎节在幼穗分化以前,就已分化形成,但各节间还没伸长,进入拔节期以后,节间才依次逐渐伸长。小麦的茎秆随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其长短、高低、粗细、硬度、柔韧性及茎秆壁的厚度等都不一样。茎秆的各节间长度比例等也有很大差别。这些都影响到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小麦品种植株高度多数在70~85厘米,也有一些60~70厘米的矮秆高产品种,还有一些在90厘米以上的抗倒能力强的高秆高产品种。

茎秆的生长发育除了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制约以外,更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在群体结构合理、麦田通风透光良好的条件下,合理的水肥供应有利于形成壮秆。水肥不足则茎秆细弱。氮肥过多、群体过大会使茎秆拔高而软弱,容易发生倒伏。早春肥水措施过早,容易使基部节间伸长过快、过长而抗倒能力差。因此生产上在早春常采取蹲苗措施,使基部节间短而粗壮,有利于抗倒和高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