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三则译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带我的眼光观察事物,因此客观事物都带上我的主观色彩。无我之境,用客观事物的眼光观察客观事物,因此不知道哪个是我,哪个是客观事物。古人写诗词,写有我之境的人居多,但终究不能写无我之境,这就是才能出众的人能自己树立一个派别的原因。
这是我自己翻译的,可能有些地方有点问题。你可以自己去看看王国维的原书。我就有一本,没带在身边。还不错,建议你去买一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有的人写诗词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的,也有人写出来的诗词感觉不到诗词人的情感。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是写出的景物带有自己的情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就是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经历,纯粹写景物。写有我之境的诗词人,从主观去看景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带有作者思想的情感。写无我之境的诗词人,客观的看待景物,所以诗词中看不出哪里写感情,哪里描写景物。这就是主观诗与客观诗之间的区别了。以前的人作词,把情感表现出来的比较多,却不一定有能力写出不带感情的诗词,所以写出无物之境的人在众多文人之中能独树一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2-02
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的,意思应该都出来了,楼主凑活看吧。

有有我之境的诗,也有无我之境的诗。“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的诗。有“我”的时候,用“我”看事物,所以物和我都有我的感情成分。没有“我”的时候,用物来看物,所以分不清我和物,物我相融。古人的词,写有我之境诗的人占多数,但是并不说不能写无我之境,这在于杰出的人敢于独树一帜。

王国维先生应该是高度赞赏“无我之境”,追求物我相融的境界。
第3个回答  2009-02-04
楼上几位都翻译的差不多了,我就不凑热闹了。在这里多嘴说个词吧。“未始”是未必,不一定的意思。

还有,您是想要像文言文翻译那样单纯的翻译呢,还是要文意理解那种解释呢?反正王国维先生主要的思想“境界说”,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就是关于这一则,也有好多理解。我手边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中就有好多。如果你是想具体理解的话,不妨看看这类书。
第4个回答  2020-02-08
写诗词


表现

诗词

诗词



泪眼问花花

乱红飞
秋千
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
斜阳暮

景物带


采菊东篱

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




经历
纯粹写景物



诗词
主观
看景物


景物带
作者思想




诗词
客观
看待景物

诗词





描写景物
主观诗与客观诗

区别

作词

表现
比较


能力写


诗词






能独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