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

如题所述

凯兴斯泰纳的教育理念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他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在他的构想中,公民教育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公民知识教育,以增强履行公民义务的能力;二是职业教育,着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三是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忠诚和牺牲精神。为了实施这些理念,他倡导将国民学校转变为“劳作学校”,在校园内增设实习工场、烹饪和缝纫等实践设施,以系统培养学生的体力劳动技能。


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不仅注重理论教育,还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使得劳作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教育改革适应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对技术熟练且政治上忠诚的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得到了皇家实用科学院的认可。他的著作《德意志青少年的公民教育》等,详细阐述了他的教育主张和实践。


凯兴斯泰纳认为,教育应该区分对待不同阶级,国民学校应主要为大众提供职业训练,而特权阶级的子弟则在中学接受更深入的教育。他提出公立学校的三项基本任务:职业陶冶、职业伦理化和个人伦理化,强调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过去的死记硬背式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性格培养和劳动技能的获得。


凯兴斯泰纳在慕尼黑市的实践中,不仅在国民学校推行劳作教育,还创办了补习学校,为企业工人提供技能提升和公民教育的培训。他的教育改革在德国各地引起了广泛影响,形成了一股新的教育运动。对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而言,凯兴斯泰纳的教育思想无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扩展资料

凯兴斯泰纳 Kerschensteiner,Georg,(1854~1932),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倡导的劳作学校及劳作学校精神为德国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劳作学校精神体现在:劳作课作为必修课程、实践兴趣的教学原则、性格教育为教育目标。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及劳作学校精神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尊重劳动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根本,职业教育改革要遵循实践兴趣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内存价值与性格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