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的抗菌药物残留问题怎么控制

如题所述

芽孢杆菌(bacillaceae)
细菌的一科,能形成芽孢(内生孢子)的杆菌或球菌。包括芽孢杆菌属、芽孢乳杆菌属、梭菌属、脱硫肠状菌属和芽孢八叠球菌属等。它们对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强,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等处。

对于牛奶中的,
由细菌带来的产品败坏是导致乳制品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
由康奈尔大学(纽约伊萨卡)进行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提升乳制品品质,从而提升消费者需求并促进乳品的消费。 来自mqip的一份2003液态奶货架期的研究总结了在纽约州(nys)货架期超过14天的液态奶中最主要的优势菌是革兰氏阳性芽孢菌,产芽孢菌(芽胞菌)在一些极端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仍可存活,比如暴露于酸、干燥、热等条件下仍可存活。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细菌都能产生芽孢,而传统的加工方式(如牛奶巴氏杀菌)已足以杀灭存在于生牛奶中对人体健康有重大危害的细菌。但是,可能引起食品腐败的产芽孢菌的杀灭是技术性的挑战,将需要发展和采用新的方法来实现。 货架期少于14天的液态乳乳品中产芽孢菌的存在可能会被起先已存在的较大数量的典型“后巴氏”污染菌所掩蔽,这些“后巴杀”污染菌通常能在牛奶制品中快速生长。“后巴杀”污染菌的典型来源包括不正确的清洗及用于消毒牛奶杀菌及包装的设备,这些菌在乳品中的生长会产生一种消费者能感知的,令人生厌的不良气味。不幸的是,乳品加工厂中采用杀灭“后巴杀”污染菌的方法并不足以杀灭所有致使巴氏杀菌奶腐败的细菌。近来,分离出来的革氏阳性产芽孢菌会在经传统高温短时杀菌处理17天后的牛奶中大量增生,同时也会在40-45°f的冷场温度下增生,这都成为液态奶延长货架期的主要威胁。 2005年3月,mqip起动了一项研究以更深入了解微生物生态及乳品加工环境中腐败芽孢菌来源的研究。位于纽约州(nys)的两家生产货架期在18-21天的商业液态乳品加工厂被选为研究对象。这两家厂均已成功解决了后巴氏杀菌污染的问题,但也有液态奶在到了保质期时菌数增高的经历,这使得产品的货架期难以超过18或21天。当到货架期的最后一天时,从这些包装奶中鉴别出的优势菌是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这些芽孢微生物通常存在于农场中。这些存在于原料乳中高数量的芽孢菌与受污染的奶头及肮脏的挤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巴氏杀菌乳品中这些耐热、耐冷菌可能来源于我们当前处理原料乳的工作环境。报告建议如果要延长液态乳制品的货架期,需要增加对原料乳从农场到乳品厂的质量关注。 乳品工业需要朝着高品质、优良口味方向发展。延长液态奶货架期(针对货架期少于14天的产品)可以使其在与市场上长货架期产品(如:软饮料、果汁、运动饮料等)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原料乳中含有的细菌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品质已是不争事实,克服新近认识到的芽孢菌对产品的影响需要农场、运输商和生产商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22
监控病牛,将病牛和接受治疗的奶牛单独饲养,挤出的奶倒掉,不要污染其他牛奶。
第2个回答  2015-01-22
高温煮到达一定温度后有害菌体会死亡的
第3个回答  2015-02-03
ttc法
ttc法是我国鲜奶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标准(gb4689.27—94)的检测法,属生物检测法。其测定原理基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如果牛奶中含有抗生素,则加入菌种(嗜热链球菌)经培育2.5~3小时后,加入ttc指示剂(三苯基四氮唑)不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样品呈无色状态;如果牛奶中不含抗生素,则样品呈红色.这样实验后样品颜色不变的为阳性,样品染成红色的为阴性。
ttc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1.菌液制备:将单菌种(嗜热链球菌)以脱脂乳为培养基,在36±1℃培养箱中培养15小时后,再以脱脂乳以至于1:1稀释待用;
2.取待检样液9ml,在80℃水浴加热5分钟后冷却到37℃以下,加活菌液1ml,在36℃±1℃水浴2小时,加入4%的ttc指示剂0.3ml, 36℃±1℃水浴培养30分钟;
3.若样液颜色不变为阳性,呈红色为阴性;若阳性的样液,再置于水浴中培养30分钟,不显色的为阳性,呈红色为阴性.
ttc法测定各种抗生素的灵敏度为:青霉素:4ppb,链霉素:500ppb,庆大霉素:400ppb,卡那霉素:5000ppb.它具有费用低,易开展的优点;缺点是耗时长,要求操作人员需有一定专业知识且实验过程中菌液的制备、水浴过程控制都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易出现假阳性,以致出现检验结果的不稳定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