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如题所述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例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

如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有意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平衡,具体有两个方面:

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比如身高、体重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二是青春发育期。另一方面,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平衡,有的方面成熟早,有的方面要到一定年龄才会成熟。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例如:年幼的孩子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难以理解,但是随着他的慢慢长大,抽象思维会有很大的发展。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从个体角度看,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上。比如有人“聪明早慧”,有人“大器晚成”。从群体角度看,个别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他不仅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5、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超长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比如失明者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再者,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理发展方面的不足,这就反应了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儿童生理发展规律和特征

1、婴儿期

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这个阶段是婴儿身体最快发育的时期。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身体比例不协调,运动能力差。婴儿的感官逐渐发展,能够辨别声音和光线等刺激。

2、幼儿期

幼儿期从1岁到3岁,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期。幼儿的身体比例逐渐协调,能够进行简单的跑、跳等动作。幼儿的感官和运动发展促进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探索。

3、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运动和感官发展的巅峰期。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动作,如滑梯、秋千等。他们的感官能力也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和表达外界事物。

4、儿童期

儿童期从6岁到12岁,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发展的稳定期。儿童的身体比例逐渐接近成人,运动能力和协调性达到成人的水平。他们能够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并且在运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