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

如题所述

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如下:
1、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2、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3、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4、晕轮效应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3
一、责任扩散效应

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生活现象:中国式过马路,法不责众



二、酸葡萄效应

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生活现象:当自己没有被这个机构录取时,就会说这个机构工资不高,或者是文化氛围不好。

三、甜柠檬效应

人们把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现己实现的目标价值,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现象。

生活现象:当别人有你男朋友,自己没有男朋友时,就会说:我这么美,没有人配得上我!



四、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

生活现象:借钱,先是1元,后来是10元,后来是100元,再后来是1000元,慢慢会答应其更多的要求。



五、巴纳姆效应

也称星座效应,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任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样的人。

生活现象:某人看着一个描述白羊座:诚实、善良、真诚,即使自己不是白羊座,也会觉得这不是描写自己的嘛。
第2个回答  2021-09-13
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有木桶效应,还有就是羊群效应,鲶鱼效应以及晕轮效应,这些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寓意,就比如说晕轮效应,他是扩散得出来的,整体印象,实际上,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一直用这种光环笼罩着,也是形容他的品质还是很高贵的!
心理学效应有蝴蝶效应、木桶效应、羊群效应、鲶鱼效应。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当你和一个人说话时,如果对方是面对你这边,说明对你的话比较感兴趣,有些人撒谎时候会眨眼睛,这是我所了解到的一些心理学知识,通俗易懂,没那么复杂。
所谓心理学,就是研究一个人的心理,心理学很复杂的,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描述出来的!鲶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
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第3个回答  2021-09-13
“镜像自我”:儿童是依靠观察别人的脸色和反应,来确定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的,就像把别人的表情与反应当作镜子,由此形成自我概念,这种自我概念库利称为“镜像自我”。
父母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面“镜子”,孩子需要通过这面“镜子”的反射了解和认识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孩子? 是让父母焦虑担忧害怕,让他们皱着眉头烦心的无能小儿?还是那个让父母舒心微笑点头认同的让人信任的孩子?
如果我们能对于孩子的每一次尝试和努力,特别是失败、问题,哪怕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都能给予积极的回应,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和接受、关注与肯定,我们帮助到的是让孩子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价值、能力和重要性。而相反呢?当下发生的这样那样的事情,孩子得到的回馈是焦虑、担忧、被认定是会怎么怎么样……孩子认识的自己会是如何?
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是说有个女孩子本是很优秀的女孩,但她总是怀疑自己。即便得到真心的赞美,她也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像别人说的那么好。而且由于过分“谦虚”,使她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追其原因,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对这女孩子行为表现的积极回应和肯定,她形成了一个矮化的“镜像自我”,那就是“我还不够好。”
由父母的态度和评价所产生的镜像自我往往居于个人价值系统的中心位置,所以无论受到外界的多少赞扬,这个女孩子都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像别人评价的那样,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而是根据被矮化的镜像自我进行自我价值定位,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好。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发展出一套保护自己的措施。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的积极评价和肯定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它会成为一种对“自己不能获得爱”的忧虑,让一个人感到自卑。尽管长大后的女孩十分出色,但被矮化的镜像自我仍然时刻让她感到忧虑,缺乏自我价值感。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后,为了避免再遭受小时候那种“不能获得爱”的痛苦体验,她都会主动矮化自己,认为“我做得还不够好”。因为这样一来,得不到肯定和表扬就成为理所应当的结果,可以让她逃避“我已经做得足够好,但还是不能获得爱(父母的肯定和赞扬)”所带来的痛苦。这在别人看来是一种“谦虚”,其实是她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这种不成熟的、脆弱的自我保护方式对她的自我和职业生涯发展都产生了阻碍作用……
孩子一生对自我形象,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在“父母镜子”中照出来的。我们认为孩子是什么样子,他们都会一一在照镜子中绑定一生的。那么,你认定你的孩子是怎样的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9-13
鲶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