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沿革]原属长山县,从南北朝至1956年一直是长山县县治所在地。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武强县为长山县,县治移入今山东邹平县长山镇,隶淄州。大业三年,隶齐郡。武德元年(618年),隶邹州。八年(625年)邹州废,长山县改隶淄州。元中统五年(1264年),淄州升格为淄州路,长山县属之。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长山县改属般阳路。明洪武九年(1376年),长山县隶般阳府,同年般阳府降为淄川州。洪武十二年(1379年),淄川州废,长山县又改属济南府。1913年隶岱北道,1914年隶济南道。1927年长山县直属山东省。1943年9月为纪念马耀南烈士,将长山县改名为耀南县,1950年4月,耀南县复名长山县,属淄博专区。1953年6月划归惠民专区。1956年3月,邹平县、长山县合并为邹平县,改设长山区。1958年建长山公社、苑城公社,1961年设长山区、苑城区,1968年复设长山公社、苑城公社,1984年改长山镇、苑城乡。1995年苑城撤乡改镇。1997年,长山镇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4.9万,辖西街、东街、南街、大齐、高王庄、后尉、前尉、东尉、郭家、三里、柳寺、马家洼、张旺、小井、小祁、小位、大由、小马、小牛、石官、裴家、杨家庄、焦家、甘后、甘中、甘前、南王家、后槐、前槐、大尹家、后洼、西店、北史、东店、前店、西鲍、后鲍、东鲍、沟盈、田家庄、西江、长韩永池、菜园、北后、北中、北前、前洼、增盛、邵家、官庄、后石、前石、大闫、茶棚、明礼、鲍家庄、南关、河南、南坛、东关、朱家庄、后芽、前芽、尚旺、后栗、前栗67个行政村;苑城镇面积40.7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苑城西北、苑城西南、苑城东北、苑城东南、东绳、后王、中后、中前、西宰、北夏、南夏、东夏、买湖、前王、西丁、任马、大丁、梁郭、公孙、积格、陈度、付家、西庄、王世、小张、董家、黄王、演马、柏林、丁公、石羊、大省、小李、杏村、大巩、闫家、小韩、小巩、弥勒、后麻寨、毛张、前麻寨42个行政村。2001年,撤销苑城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长山镇。
长山一带自古就是有名的“齐鲁粮仓”,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长山山药”曾是明清时的朝廷贡品, 如今拥有万亩优质山药基地, 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山药之乡”,同时也是享誉全国的“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晟佳食品保鲜厂的山药酒、山药月饼 等山药产品已投放市场,山药深加工已经破题,全镇山药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
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位于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东南隅,西距县城 12公里,滨临河水,古木参天。建筑清新幽雅,肃穆巍然。据《长山县志》记载,该祠始建于宋沼平二年(1065年),系邑人知县韩泽倡仪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 多年的历史。此间历经朝代更替,时坏时修,每次修建都有石碑作证。 返 回 范公祠座北面南,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大殿,后院为享殿。大殿采用歇山式建筑,灰砖青石,斗拱飞檐,殿内塑有范公座像。大殿前东西两侧各植银树1株, 高达10丈,院内还有古槐3株,其中1株树老干空,老干内又发出一株新槐,枝叶繁茂蔚为奇观──人称“怀中抱子”。享殿雕梁画栋,茂封修竹,清静幽雅。殿下有匾额两块,一为“长白书院”, 一为“菜垠味会”。 范公祠,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山镇政府于1991年、1994年两次投资巨额对此进行了完整的修复,范公祠将以新的历史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集历史、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丁公遗址位于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丁公村和石羊村中间,西南距邹平县城约13公里,东南距齐国故城临淄约45公里,时代为新时器时代至汉代。该遗址于1981年全区文物普查时发现,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经省文物局批准定为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学实验基地,1992年丁公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面积近2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大汉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和汉代五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以龙山文化最为丰富重要,遗址包含时代从距今5500至 20000 年前后, 延续时间3500年左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5000余件,其中1991年发现一件刻有11个文字的龙山文化陶片。丁公龙山文化城址和刻有多个文字的陶片以及聚落、墓葬所显示的社会分层现象表明,这一时期已进入早期国家阶段。丁公遗址保存甚好,是中华文明史上一处具有代表性的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