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镇的社会事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文教科技 建国前, 长山镇只有少数私塾和义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3%。1932年推行义务教育, 长山镇普通小学达到45处,在校生2675人;短期小学25处,学生750人; 高级小学1处,学生28人。1948年长山最后获得解放后,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全镇高级小学发展到2处,在校生428人;初级小学73处,在校生344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42%。1953年,在“整顿、巩固、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指引下,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至1958年,全镇已发展到高级小学5处, 初级小学84处,学生54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1982年调整学校布局,进行合班并校,同时,各级按照“高标准、六配套”的要求加大教育投入,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各级共投入资金563万元用于校舍改造。全镇初级中学达到11处,学生4100人;小学95处,学生8570人。共有校舍2519间,操场15.6万平方米。90年代初,镇政府先后投资2100万元建成两座高标准中学,各办事处相继办起了中心小学,形成了镇办中学、办事处办中心小学、村办定点小学的办学体制,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1994年通过省级“两基”验收。 1996年,镇成人教育中心被命名为山东省成人教育示范学校。1998年镇投资200万元建成省级规范化幼儿园。至2000年底,全镇小学13所,在校生5200人;中学5所,在校生3500人。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毕业生1760名,其中本科265人,大专718人。
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650人,其中镇科普协会会员52人。自1978年以来,共取得各类发明奖22项, 其中获国家级发明奖2项,获省级发明奖5项,市级发明奖14项。有6个产品获得国家专利。长星机器厂自行研制开发的真空伏辊、真空压榨辊系列产品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被国家科委授予科技进步先进单位。邹平机械厂厂长张杰自行研制的自动选料冲床获国家专利(21962425551) ,镇农技站进行的化学除草技术开发课题研究项目获滨州科学发明“星火奖”。
长山镇历史悠久,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建国后, 群众文化更加活跃和繁荣。1965年长山建立文化中心站,1972年成立电影队,1984年成立农民书法协会。 至80年代,全镇共有21个村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1988年10月,《长山镇志》正式出版。全书60万字,详细记述了长山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着重介绍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山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1994年12月, 邵家村80岁的宋勉之在省美术馆举办了默祥老人书法展览,在全省影响很大。1998年,长山镇党委、政府组织承办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 省地县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目前,全镇计有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1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4人,省书法协会会员2人,镇书法协会会员60多人。
建国前,长山镇内医疗条件差,只有药铺16家,医生20人。1951年成立长山卫生工作者协会,全镇成立8个联合诊所。1958年长山公社医院成立,下设田家、大由等9处卫生所。1971年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76年,经县卫生局批准, 成立邹平县人民医院长山分院。该院占地1.3公顷,有职工45人,病床45张。 1990年,镇投资42万元新建门诊楼,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购置X光机、 B超等大型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1991年,全镇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省级验收。1994年创建地级卫生乡镇。至2000年底,镇内有医院1处,卫生院1处,村级卫生室161处, 镇医院服务点8处,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的141处,共有乡村医生173人。
镇内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赛事形成制度。镇、中心村、学校、企业都有体育场所和设施。 2000年底,全镇共有大型体育场所22个,俱乐部3个,业余体育队伍68支,队员783人。 建国前,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0元左右,年人均粮食只有90公斤。1948年,长山解放,人民群众翻身当了国家主人。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放搞活的富民政策使农民很快富裕起来。 197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78元,年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 进入90年代,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2500元。
饮食方面,建国前人民生活无以为继。70年代,农民以玉米、地瓜为主食。80年代,农民以小麦、面粉为主食。进入90年代,农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鸡鸭鱼肉端上了家庭饭桌。
穿着方面,建国前,农民生活窘困,衣不蔽体,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的衣着逐渐从单调的青、蓝、白变得丰富多彩,并日益高档化。
住房方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民住房紧张、简陋。1984年除拆旧翻新外,新建住房2300多间, 建筑面积27600平方米。如今,已有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宽畅明亮的砖瓦房, 村村建立了楼区, 镇驻地建成了11处居民小区, 全镇小康楼达到1650多座。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
出行方面, 建国前全镇仅有自行车42辆。1984年已有自行车13300辆,摩托车120辆。 至2000年,摩托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私人汽车也越来越多,全镇有摩托车2.2万辆,汽车230辆。
1984年全镇缝纫机达到6200台, 电风扇320台,电视机750台,收录机200台。至2000年,全镇电视机入户率达到93%以上,70%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电话装机总量达到8700部,移动电话1300部,农村家庭已基本实现了电器化。镇敬老院条件优越,大齐等村也办起了养老院,共有150多位老人入院安度晚年。 建国前,农民大多住在低矮狭小的土坯房内,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左右。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庄规划不断完善,农民的住房结构、住房条件大为改观。1998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1986年,长山镇加强村庄规划管理,编制了长山镇总体发展规划并通过省评审,村镇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规化道路。至1992年底, 农村新建住房砖瓦结构的占100%。1993年开始,居民住房向高标准、高档次发展。 西店、大齐、李富等村30多户农民率先住上了小康楼,户均居住面积120~180平方米。 至1997年,90%的户和85%以上的村住房条件达到了小康标准,2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楼房。
长山地理位置优越, 省道寿济公路穿境6.5公里,周焦公路穿境14.6公里,南距济青高速公路仅1公里。 1950年周焦公路通车,为县内最早的客运线路。1999年寿济路长山段改造,为双向六车道。2000年长苑路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与此同时,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至1992年,新修柏油公路13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
1995年,长山镇被列入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此后,镇驻地实行了新一轮总体规划,并以此辐射带动中心村。1996年,开展了小城镇建设“百件实事”活动,新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商业、办公、卫生、娱乐设施,至1998年,先后开通了范公路、耀南路,建成了居民小区,完善了自来水供水配套工程。1999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城区形成了“四纵六横”的道路框架,居民小区发展到3处, 建起了教师公寓。镇驻地初步建成了文化、饮食、产业、旅游、工贸等专业区域和居民生活区。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28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派马馥塘来长山发展党员2名,长山开始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1937年,中共山东省委派林一山、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等先后到长山中学,以教员身份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由姚、廖、赵组成长山第一个党小组。 1938年,地方工作人员在三支队协助下发展中共党员100多名。1940年,中共南邹长区第一区(长山区) 委员会建立,全区共有党员287名。1949年底,共有党员352名, 建党支部51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生活暂停。1971年恢复了党的组织。 1976年,全公社共有党员1780人,农村党支部110个。1999年,长山镇党委被中共滨州地委授予“六好党委”荣誉称号。1998年长山镇党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校”。2000年,全镇共有党员3100名,基层党支部156个。
基层政权建设 1938年6月,长山(一区) 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39年底,长山一区区委建立。1956年6月长山县撤销,设立官庄区。1958年1月为长山乡,建立乡人民政府。1958年8月成立长山人民公社,称管理委员会。1968年9月建立长山公社革命委员会。1984年6月建立长山镇人民政府至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成立农救会,代行村里的行政工作,镇村成立妇救会,村村建立了儿童团。1949年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农村妇女联合会改为妇代会,中国少年儿童队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人、教师各建立了工会, 工商业者建立了联合会。 1965年,各村相继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1984年10月,长山镇科普协会成立。1985年成立长山镇书法协会。之后相继成立了长山镇个体劳动者协会、长山镇山药协会及养鸡协会等。1996年成立了长山镇计划生育协会。这些组织的建立,为长山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