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非暴力沟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他于2015年逝世,但他的这本《非暴力沟通》一直是全球各大高校沟通类必读书目。卢森堡博士一生都在实践他的非暴力沟通理论,他经常到全球各地做沟通指导,化解在到国家间的谈判,小到夫妻间矛盾的调解,本书正是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读完这本书后你后发现,工作生活中大多数的矛盾,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粗糙的沟通方式造成的。夫妻吵架,孩子不听话,婆媳矛盾,上下级关系不谐调等等,这些的难题背后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找到并解决这些原因,就会让我们远离冲突,矛盾,多些平静的幸福生活。

        本书主要从“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技巧”、“学会倾听”、“正确的表达自己”四大内容来描述什么是“暴力沟通”,以及实现“非暴力沟通”技巧。

        一、暴力沟通的四种常见模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加所难。

        1、道德评判,就是用自己的道德的标准来评判他人。比如说,这人怎么这么差劲,这孩子怎么这么淘气,你怎这么不讲道理,你怎么是这样的人!这些有强烈的主观凑数的话,就是道德评判。

      2、进行比较。如果你们过上悲催的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总是跟别人比较,常常会让我们陷入痛苦之中,因为它会影响我们的自我评价模式,也会降低我们达成目标的内在动力。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小时候父母总是把自己与别的孩子做比较,因为家长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小孩最是这样的优秀,这样会让小孩很不开心,情绪低落,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痛苦之中。

    3、回避责任,常有的表现形式是,“我不得不这样做”“某某让我这样做”用回避责任为自己找理由,这样的沟通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一个人,让人际关系一团糟。也因为我们无法从自身找问题,没有办法取得更大的进步;

        4、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示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上司对下属的命令,家长对孩子的唬吓等,这种强人所难的模式会让我们听不到真话,交不到朋友。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去使用暴力呢?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用两种动物来比喻暴力沟通与非暴力沟通。

      豺狗是一种极其容易暴躁的动物。它的两眼间距非常窄,这让它只能紧紧盯着无法看到更远的地方,所以它的警惕性非常高,只要其他动物对它有任何挑衅,甚至看它的双眼,它都会第一时间扑上去,强开嘴狂叫;而长颈鹿,则是一种非常优雅的动物,它的脖子很长,能看得到足够远,知道什么是机遇与挑战,常常有能化敌为友的能量。所以思维的与视野是为什么会不自主的使用暴力的原因。如果想获得幸福的人生,就要像长颈鹿学习,用宽广的视野去理解、感受生活,用优雅的言行化解敌意,将一切转变成自己的养分。

        二、非暴力沟通模式。

        我们知道了暴力沟通的四种模式,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模式。

        当我们听到批评、指责时,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是争锋相对还是隐忍不发呢?书中给出了一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那就是:“当我们听到批评的时候,可以先学会观察和感受对方在语言或者身体上的反应出来的需要,并且清楚地想好自己的需要,然后再去进行沟通。

        这里的重点放在“需要 ”这两个字上,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就是去观察对和自己的需求上,人们做与不做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这种需要有可能是内在的,也有可能是来源外部,只有充分体察到对方和自己的需要,建立在双赢的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助,达到沟通的目的。而非暴力沟通,就是让我们通过沟通,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

      而非暴力沟通要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首先,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不加评论地表达观察结果和自己的感受,感受源于需要;接下来,说出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需求之后,表达出自己具体的请求。

        三、学会倾听和反馈

        在沟通中常常因为没有认真的倾听,理解他人的意思反而把沟通变成暴力沟通,没办法谈下去,我们以为在安慰他人,实际上没有找到他人的需求,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出建议,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意味着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带任何情绪,把全部的注意力用来体会他人。

          其中的要领分为三个部分:

          1、放下成见。以事论事,不以个人的喜好去理解一件事物,而是关注事件的本身,更关注沟通对方的身后的感受与需求。

          2、不带情绪。说话方与接受方都不应该带着情绪去沟通,如果有情绪也是反馈的好时机,当沟通对象有不良情绪时,不要回避和愤怒,而是理解对方情绪产生的原因,再试着给出反馈,这样就可以让双方平和地解决问题。

          3、全心体会。当说话者表达感受和需求之后,我们应该及时给出反馈,这样可以彻底、无遗地了解到对方的需求。

          四、倾听自己内心的需要。

          如果只倾听对方的需求,而不了解自身的需要最终也达不到非暴力沟通。这时候我们也要倾听自己内心 ,停止无意义的自责,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真正的需求,进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倾听情绪低谷

        了解了自己的需求的方法,我们还要应对情绪的低谷。因为我们生活总会有起起伏伏,不会一帆风顺,有较的沟通是走出情绪低谷的好办法。寻找内心真实的需求,然后用不同的社会角色与自己对话,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来并实施,情绪的低谷就自然而破。

        总之,倾听他人的需求,反馈信息,倾听自己内心,平息内心冲突。

        六、如何面对愤怒。

        生活中总会有些事引起我们的愤怒,如何把愤怒变成价值的愤怒?在非暴力的理论给我们一个道理,引发我们情结的根源,并不是取决于他人的行为,而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所以引发愤怒的根源,也在于我们看待这件事的方法。怎样做到有价值的愤怒?当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我们通过找到自身的需求,努力完成自身需求来消除愤怒。不要把愤怒用到惩罚别人身上,而是想办法实现自己的需求。因为愤怒的根源在于自己的想法,愤怒的核心是未被满足需求。

      这是一本解读沟通的工具书,关心他人,关爱自己,理解他人,宽待自己是沟通的根本。并从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改变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提升沟通的能力,生活就充满和谐,看世界的角度就更加美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