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些关于亲子教育案例,知道的可以列举一些吗?

如题所述

http://www.jy135.com/html/changyongziliao/anli/ 看一看

亲子教育案例:教会孩子从小学会宽容
  儿童教育专家提示,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大度。我们一起去看看下面的故事:
  妈妈带着未满4岁的丹丹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当老师安排小朋友以两个人一组完成搭积木的活动时,丹丹拒绝与身边穿着旧衣服的男孩合作,她甚至皱着眉头对妈妈说:“我不跟他一组,我不喜欢他穿的旧衣服。”
丹丹妈妈担心这些话被男孩听到后会影响他的自尊心,急忙把女儿拉出教室,并在走廊里严厉训斥她:“你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此时,丹丹只是茫然地看着妈妈不做声。

  亲子教育案例分析:对于丹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表现出如此“无情”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注意到他人身上不同于自己的特性。研究发现,6个月以内的婴儿就能注意到种族和性别上的差异;孩子从3岁开始就会对人进行分类,并且能判断出哪一类人更好一些;到了5岁,他们会把一些优良的品德与自己认为好的那类人挂钩;到了8岁时,孩子才会注意到社会对不同人的态度;等他们再长大一些,就会懂得如何面对社会的偏见,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
  由于孩子长大后面对的世界是多元化的,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父母应尽力帮助他们改变偏见,塑造具有宽容性的性格,而最好的时间是在孩子幼年的时期。
  帮助孩子训练改变偏见塑造宽容性格
  线面的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看待与身边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并正确看待这些差异。
1:“柠檬”训练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会给每个孩子发一个柠檬,然后要求孩子们了解它,孩子们可以在地上滚柠檬,也可以品尝或是闻其气味。然后把柠檬集中放在一个篮子里,让孩子们找出自己刚才玩的那个。
  虽然有些柠檬脏了,弄瘪了,还有些上面有牙印,孩子们还是会认为自己的那个是最好的。
  
如果把柠檬皮剥掉,再让孩子找出自己的那个柠檬,这时孩子便无法辨认了。这个活动能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人的外表存在差异,但内心都是一样的。
分析特征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与其他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别的小朋友可能比他矮、稍稍有些胖、戴眼镜、不擅长踢足球等,然后将这些特征进行比较。
  
告诉孩子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征。有些人会因为看到别人与自己的差别就认定别人比自己低一等,但事实并非如此,也不应该这样认为。
 
实例讲解
  父母可以通过发生在社区中的一件事,或是电影中描述的某个场景作为教育契机,与孩子讨论缺乏宽容行为的危害。
亲子教育案例分析:可以在旅游途中,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和展览馆,或是和孩子一起欣赏路边特色建筑的圆角屋顶或彩色玻璃,告诉他们存在的不足,并且让孩子学会去接受。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在我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们班转来了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学习很好,什么都好,可就有一个坏毛病,不讲卫生。由于这个孩子个子高,后来老师要求我跟这个孩子坐同桌。我很是不高兴,因为我是个特别爱干净的人,我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得整整齐齐,看不惯那些比较乱的孩子。很反感我的新同桌。每天回到家之后,都是对妈妈进行抱怨。
后来妈妈告诉我,他只是习惯不好,或者他很忙,在努力学习,把所有时间与注意力都放在了学习上面,没有时间去把自己的书桌整理整齐。于是,我开始慢慢理解这个新同桌,每次想要发货的时候就用这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在一些适当的时候,将他的书桌整理整齐。满满的,他变得也爱干净了。

这就说明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理解,包容他人,这个时候你的心胸就会很开阔。亲子教育要从小进行,并且把这些亲子教育的案例分析适当的告诉孩子,用亲子教育案例教育孩子,比你跟孩子讲几天的大道理效果要显著很多。
用亲子教育案例教育孩子,分析教育成功的原因,从中得到方法在每个故事中为孩子找出榜样,让孩子去学习,不用说教式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不用批评孩子,也不用生气。这就是亲子教育案例分析的作用。各位家长一定要收藏。

(1)孩子很自私,原因在哪里?我就问家长,您夫妻跟孩子还有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大家围一桌,请问你那个菜夹起来,第一口先给谁吃?思考一下,孩子那个时候才二、三岁。很多家长,我们这样一讲,他就露出了尴尬的微笑,我看到他们的人里可能想到:夹错了!夹菜也有学问。我们<<大学>>里面讲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夹菜的顺序对了,你就教给孩子为人子之道;假如夹菜的顺序错了,那为人子的孝道,孩子就没学到。
没有学到孝道,学到什么?你看,妈妈还特别跟他强调,这道菜是妈妈特别煮给你吃,菜还帮他夹好。爷爷奶奶也不甘示弱,说:乖孩,这几道也很好吃。统统往孩子的碗里夹菜。诸位同修,这个家里面谁最大?很明显谁最大?孩子最大,所以你看,小皇帝出现了,小公主也出现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所以下一代脾气不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因为我是独子又是长孙,我的爷爷也是长子,所以我是长曾孙.三千宠爱在一身!幸好我的父母跟爷爷奶奶很有教育敏感度。我记得小时候我犯错,我爸爸要处罚我,我的爷爷都会马上带着我奶奶,然后! 告诉我:做错事,被处罚是活该。走!带我奶奶就上楼去了。那时候我年纪还小,只觉得他们非常绝情。但是自己从事教育才知道,我的爷爷真有智慧。假如爷爷、奶奶不走,孩子的心思摆在哪?搬救兵!自己做错什么都忘了,只想到躲在谁的后面就可以逃过一劫,而不是承认错误。

(3)孩子浪费食物、偏食也都是第一次没有纠正。假如孩子在里面吵:这个我不想吃,你就跟他说:拜托!再吃一口,这一口吃下去,礼拜带你去吃麦当劳。他马上把它吃完。所以孩子从小就学会谈判,有没有?父母是节节败退,他是攻城略地,把父母的最后底线摸得一清二楚。卢叔叔他就跟我提到,他儿子第一次不吃饭,在那里吵,他的太太就要过来劝他的儿子。卢叔叔就用眼睛告诉他太太,意思就是说:你退下,让我来。夫妻两个也很有默契,太太就到旁边去,没有再过来低声下气劝儿子。后来大家都吃完了,他儿子还别着一张嘴不吃,卢叔叔马上说:来,统统收掉。当天半夜。他儿子饿得受不了,起来自己翻冰箱吃冷的东西。下一次还敢不敢?不敢胡闹了。所以第一次至关重要。

(4)有个孩子才三岁多,刚好去参加我们一个礼拜一次的<<弟子规>>课程。因为小孩子彼此会互相学习,所谓「相? [而善之谓摩」,这个摩就是观摩法。我们每次上课的时候,就会让一些同学上台来,把他这个礼拜的孝行讲给同学听。刚好这个三岁多的孩子,也听到这些大哥哥说了一些,比方说帮父母端饭、盛饭,帮父母端洗脚水,这些生活上的实例。结果这个孩子一回到家里,很兴奋,就往厕所跑。可能是母子连心,母亲马上就意识到他要什么,这个孩子要去拿盆子装热水,给他妈妈泡脚。结果他妈妈已经感觉到了,就跑到他前面,把这个盆子收起来,不让他拿。
后来这位母亲刚好就跟我谈到这件事,我就跟她说这样做不好,你应该让孩子拿着盆子去盛洗脚水给你洗脚。这个母亲马上就说:不行!他假如弄倒了,怎么办?我就跟她说:弄倒了更好!她一头雾水。我说弄倒了,除了你让他去做这件事,成全他的孝心之外,藉由这个弄倒的机会,你同时可以教他做事的方法,下一次怎么拿,才不会弄倒,才不会溢出来。所以父母要成全孩子的孝心,跟老师的教导要配合。

(5)卢叔叔他的女儿第一次作业本忘记带,打电话回来叫他帮她送去。他马上跟他女儿讲,「没有带作业是你自己造成的,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承担,所以被老师处罚也是应该的」,电话挂下去。这个电话一挂,对女儿的心情是怎样?很沮丧,? O也是印象深刻。那天他女儿回来,表情也很沮丧。我们把电话挂下,代表父母教育的一个原则,这个叫威严。女儿进来以后,要不要继续骂她?要不要再说「你看忘东忘西的」?她已经够沮丧了,你又继续骂,这样太过了。威严已经有了,接下来要施恩德,所以把女儿叫过来说:「今天有没有被老师处罚」?小女孩点点头。「爸爸告诉你一个方法,你这辈子就不会因为没带东西被老师处罚了。」女儿一听精神就来了。所以就告诉她,你只要运用联络簿,把明天该带的东西列好,睡觉以前检查书包,已经有放进去的课本、怍业本就在上面打勾,所有都打了勾,很安心去睡觉,也不会再出同样的过失。
往往孩子犯错的时候,是机会点的出现。但是假如孩子犯错,我们马上脾气就来,这个机会就断送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教育孩子绝对不能情绪用事,要很理智观机,因势利导,让他从中记取教训,这样就会经一事长一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06
自己孩子还没有呢,没注意这方面的,求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