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心中理想的教育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学龄前的岁月,首先,允许儿童以自己的方式和步伐去琢磨怎样应对他们接触到的人和事。

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己开始,并没有成人“教师”为其提供帮助。

譬如说,婴儿在尝试爬行时,先是有意识地渴望朝他想抓的物品挪动。慢慢地胳膊和腿开始活动起来,但没有预定的姿势。有时候,不协调地挪动一下,也没有改变原先的位置。但是,他坚持不懈,慢慢地更加熟练地做自己打算做的事情。

其次,按照孩子的需求喂食,婴儿在表达对食物的需求时,应该尽量满足他这种需求,从长期来看,这会使儿童最大限度实现独立。而在非自然的饮食方式下,孩子在父母想让他吃东西的时候才吃,而不是自己想吃的时候。这使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内在调节机制,却教会他们依赖外在机制决定什么时候吃食物。

第三,不要总是拒绝孩子,很多人站不到孩子的立场上,总认为他们会搞砸一切,要知道,孩子并不打算搞破坏,而是企图学会如何正确应对环境。如果限制他们,他们就会愈发沮丧和愤怒,这就埋下了真正具有破坏性的种子。

第四要鼓励孩子探索,过分保护孩子就把他们变成了自己环境的陌生人。

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好奇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尊重。在学龄前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允许孩子犯错。

重新审视幼儿园到十二年级

从前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理想环境应包含以下特征:

学习是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进行的:人们主动去学习,应该能够学会他们渴望学习的东西,应该能够学会他们乐于努力学习的东西。

给予所有的兴趣同样的地位:所有的研究领域都应该被视为同等有用的,不存在科目等级划分。

学习者产出的自我评估得到评判:鼓励学习者从从同学中寻求反馈并给同学提供反馈。

根据共同兴趣小组组建学习小组:不应该根据预先设定的分类,而是根据兴趣来组建学习小组,以确保不同年龄的学习者被分在一个小组里。

不对学习者和施教者进行人为区分:所有人都能学习,所有人都可以施教,学与教要依据具体环境制定。

所有学习者都需参与学校活动的制定:每位学生和教师在所有决策上都有同样的发言权。行为准则、设施的使用、花销、职员聘任、司法程序都需要经过学生和教师民主讨论和决策来决定

可见,在K12阶段,改革的重点是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中心,以他们的需求和学习规律为出发点,而不是教师和家长的意见。

大学经历

现在的大学盛行功利主义,一说到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你将来能做什么样的工作。但我们知道现在大学里所学的东西,未必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帮助。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学习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到某一个单位上班。

大学理想的教育是没有入学要求,但毕业时需要上交作品。老师和学生可以组成一个Team,他们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在大学里取消教授职称,没有等级之分,人们都在享受教与学的过程。

大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供一种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闲暇时间愉快地涉猎广泛的知识领域和各种人生体验。

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一生中坚持学习,包括如何学习的能力以及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16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第2个回答  2018-08-16
我理想中的学校,整体模式像一只腾飞的“大鹏”,要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主体(立人为本),科学和艺术为两翼。中、小学的学制为10年(5+5),另外可有2年的弹性空间。终极目标是:出人才苗子,出经验,出新的教育思想,出教育家;   我理想中的学校,要冲破当前教育天空低压的云层,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和狭隘眼界,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集中国和西方教育之所长,“以我为主,融合创新”,进行重构基础教育的改革实验,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奋力攻克“差生”难关,使“红杏出墙”和“弱苗促壮”交相辉映;   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人生教育导航,使学生懂得珍惜,懂得自强,懂得责任,在成长过程中高悬“立志、好学、奋斗”的征帆。学生离校后,不论将来身处世界何地,也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能“鹏程万里,心系中华”,有出息,有作为;   我理想中的学校,其优质教育之路是:首先要抓好启蒙阶段的教育和素质基因的培育和矫正,把“爱学习、会学习,爱思考、会思考,爱活动、会活动”作为引领孩子们最优发展的“三驾马车”。到了中学,要把学生引上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之路,学习做自己的主人,做学校的主人,进而做社会和国家未来的主人;   我理想中的学校,要培育浓厚的“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学风。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走自学成才之路。非自学不能成才,这是古今中外人才成长的一条普遍规律。面对21世纪,要成为人才,还必须培养和锤炼三种终极能力,第一是适应能力,第二是选择能力,第三是创新能力(三者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的)。这些都需要从中小学开始进行,成为“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学风的重要内涵;   我理想中的学校,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铸就自己的“师魂”,把爱、严、教育教学得法统一起来,实施教学互动、“”活结合、因材施教三原则。“诗内”功夫与“诗外”功夫并重。要读懂学生这本“无字书”,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能够情通理达,教学相长;   我理想中的学校,实行常规管理与非常规管理(活的管理)相结合,把“一心一意,奋发有为,兢兢业业”作为学校办教育、进行教改实验的“校魂”,倡导多边良性互动,共创理想学校之未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