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话也是用文言文吗

1)古人为什么要用文言文,那么绕口,它有什么好处吗?
2)古人说话也是用文言文吗?
3)如果2)是,那又是什么时候改成我们现代的白话文的?

这么直白的圣旨,出自明太祖朱元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3

古人说话不用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用口头语言。

相关介绍:

书面语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书面语,因此也只有识字的人才认识书面语。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扩展资料

据考察,古代中文(古文、文言文)与口语(白话)的差别是相当大的。这自有它的历史背景。近代的白话文运动令口语式的写作得以普及。

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在部分方言中有遗留,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指书面语言。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01
古人先秦用文言,唐代以后用白话文,白话文在唐代形成。所谓白话文,就如同今天简体字,官方有官话,繁琐难懂,民间发明了白话,简单明了,当然在文采上,被官员认为是低俗的,没文化的。白话文的出现以传奇为标志,看看唐代的柳毅传,它已经没有诗词押韵了。文言在清灭亡以前一直都在官方流行,奏折中题奏中,布告中,有严格的文言格式。官员私下里当然也用白话文交流了。文言文在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不适应快节奏,所以故作高深迂腐不化的学究才用,人民群众是肯定不用了。现代的白话文和古代的白话文略微有所不同,明清小说四大名著就是古代白话文的,看起来还有不少文言词汇。而今天的白话文,就是普通话,文言词汇最少了。
我记得就这些。具体有出入,楼主可以看王力的著作,那里说的准。普通话在唐代就形成,这是无疑问的,而且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所谓清代形成普通话,那是发展,不是最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6-09
1 语言有社会属性,它是人与人交流的符号系统,文言文是那一时代的产物,古人说文言文,就如我们现在说现代汉语一样,是约定俗成的,不会觉得拗口。它的好处,当然是作为交际的工具。不论古今中外,语言都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 古人说话当然是用文言文了,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提倡白话文,以至于今天我们流行用白话文进行交际。
3 五四运动时期,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
第4个回答  2013-09-14
古人说的是文言文,还记得史记上的记的陈胜说的那句话吗?“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里是引用陈胜做平民时的原话。越是古老的时候平民说的话越是难懂,《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三国》和《水浒》就是明时的白话文,就跟现在的语言差不多了。

其实,现在所说的文言文,是远古时期人们说话,成文当然与口语稍有不同,但差别应该不大。后来,在文章中沿用下来,而口语变化较大。到唐宋时代,文言与白话的差别就比较大了。后来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就用了当时的白话。白话文的普遍使用是在近现代。

其实现在还有一此地方方言中残留古人说话的影子,以厦门话为例,“吃了没有?”,厦门话只说“食未?”。“有没有?”只需说“有无?”如果问得详细些:“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厦门话则说“到底有抑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