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成功董卓失败,差距在哪,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之所以把曹操也称作汉贼,就是把曹操看作与董卓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从形式上看,曹操与董卓的确相同,但根本而言,还是不一样的。

至于说曹操成功,董卓失败,这个说法很不确切。如果董卓心眼再多点,不被王允利用吕布把他杀死,从董卓个人角度来看,也是很成功的。但这与“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没有多少关系的。

抛开个人成败不说,看一下二者的区别吧。

第一,董卓入京之时,汉朝廷还是天下之主,中央政权还是完整存在的。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是专权跋扈,作恶多端,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废少帝立献帝,最后把少帝杀死,招致天人共怒。

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献帝已经成为天下的弃主,汉室已经名存实亡。如果曹操不奉迎天子,也不会有人去责备他。反倒是奉迎天子后,一些野心家趁机诋毁,并以讨伐曹操的名义,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收买人心。

曹操不奉迎天子,董承之辈没有能力废献帝立新君,献帝的生命恐怕是安全的,但起码的生活却没有着落。最大的可能就是河东太守张杨奉迎天子,但其势力太弱,并不能保障献帝的安全。最后的结局,献帝恐怕会落到袁绍手中。如果献帝在袁绍手里,应该不会好于曹操。

第二,最根本的区别还在于,董卓立献帝的目的,就是看一下大臣们的态度,他早晚会称帝的。

之所以天下诸侯一起讨伐董卓,不仅在于董卓作恶多端,而且天下还尊献帝为共主。

曹操奉迎天子时,汉室已经名存实亡,这时候曹操站出来,是忠义之举。而且曹操自始至终尊奉汉室,没有自立称帝。

虽然董卓也没有称帝,跟曹操还是不同。是由于董卓很快被杀,没有等到称帝的机会,否则,董卓恐怕就废掉献帝自立了。

朝代的世袭罔替是不可能改变的历史规律,没有一个腐败王朝的灭亡,就不可能有一个新王朝的诞生。不能因为曹魏代替了汉室,就诟病曹操,把曹操看作是董卓一类的逆臣贼子,这不公允。曹操奉迎天子,还是正能量的体现。

第三,董卓除了剪除异己,搜刮财富之外,对于朝政和社会无任何作为。

而曹操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对社会和历史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第四,“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而言,都是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但区别就在于号令天下做了何事。

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王睿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刘表就没有参与。但刘表单骑赴任,坐镇荆州十几年,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对于朝廷和当地百姓来说,都是有益的。

但这并不能说明董卓此举,就对朝廷、社会做出了贡献。根本而言,董卓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即便他做了皇帝,也需要有人去替他镇守四方。

这也是曹操经常采用的套路,以天子的名义封赏天下,但都明白是个套路而已。曹操就以天子的名义拜刘备为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但刘备也并不买账。

地方诸侯出尔反尔,也是因为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无非都想借此扩充自己的实力罢了。

因此,董卓与曹操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从是维护国家统一还是在分裂国家来看,董卓的行为是邪恶的,曹操的行为是进步的,这或许是董卓与曹操根本不同所在。至于成功与失败,自有后人评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差距在董卓太过于张扬和残暴。他淫乱后宫,屠杀大臣,激起了南朝文武的怒气,因此被杀掉了。
第2个回答  2020-12-26
董卓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本人非常的自大,以为掌握了皇上,就不把所有的大臣放在眼中,但是曹操,他对于朝中的旧臣,并没有为难,而且他给了汉献帝应有的尊重,取得了汉献帝的信任。
第3个回答  2020-12-26
差距在曹操政治头脑清楚,而且为了统一全国而定目标,而董卓只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