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评的副教授去别的高校还需要重新评吗

如题所述


自评的副教授仅限于校内认可 其实就是为了给相应的待遇
如果去了其他学校 那就不见的满足人家的要求了啊 除非是省里统一评定的 那才是全国通用
但是现在副教授已经下放到学校了 所以只要跳槽就需要重新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5
没有一篇“达标”论文却评上了教授,最近,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成为该校凭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

类似这样不单纯以论文来评职称的高校越来越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百余所高校进行了职称评审。

改革,逐步打破长期以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导向。

有的没有一篇论文评教授,有的入校一年评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从教33年,公认课讲得好,但因为缺少论文,在副教授的岗位上一待就是12年。

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出台,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没写一篇“达标”论文的蒋华松终于评上了教授。

近几年,国家接连出台关于改革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国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教育部、人社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等,均明确提出,改变“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人才评价标准。

各地高校结合实际纷纷进行探索,调整评价指标,高校长期被诟病的“教得好不如写得好”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记者梳理发现,高校职称评审改革主要集中在几方面:

不唯论文,看教学水平和具体成果。

江苏不少高校规定:在对教学专长型教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重点考察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

北京建立高校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从“评论文”改为“评成果”,教师可从论文、论著、精品课程、教学课例、专利、研究报告等不同成果中,任选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内容。

不唯资历,看代表成果和实际贡献。

南通大学90后教师葛明政,2018年一进校工作就享受校聘教授的待遇,跨越了任职年限的门槛。葛明政目前已在多种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就有3篇,还拥有6项发明专利。

不搞“一刀切”,特殊教师岗位单列单评。

南京理工大学设传学院教师姜斌是学校第一位实验教师型教授。“这在以前是不太可能的,实验教师一般评上副教授就到了头,因此不少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实验教学。”姜斌说,现在学校专门设立实验教师岗,解决了职称晋升的问题。暨南大学不仅把教学型教师单独评审,还把思政、实验室教师等以前难评或没机会评正高的岗位单列单评,拓展这些教师职业上升通道。

怎样算“教得好”?由谁来评判?

“教得好”也能评教授得到了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但怎样算“教得好”、由谁来评判成为教师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记者采访多所高校了解到,参评教学专长型职称也有门槛。有的高校规定,除了有比其他类别老师更加高的教学学时要求外,参评教授必须获国家级教学奖项,副教授须获省级教学奖项。南通大学规定,一线教师如果开发了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等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可以申报高级职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1

自评的副教授仅限于校内认可 其实就是为了给相应的待遇
如果去了其他学校 那就不见的满足人家的要求了啊 除非是省里统一评定的 那才是全国通用
但是现在副教授已经下放到学校了 所以只要跳槽就需要重新评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19
如果高校自评副教授,一般而言跳槽去其他学校需要按照对方的职称评定标准重新认定。如果是省评,一般高校都是认的,除非那种非常顶尖的高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