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题所述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只适用于心里愿意学习之人。只有学生心里想学习,才有机会学会。否则,换千万个老师,以千万种教导方式,也学不好。

教与学

老师耐心教导,学生认真学习,老师教会了学生,学生学会了老师所教。此为因果关系,是有教,才有学,也是在老师与学生意愿配合的基础。若是心里不愿意去学,百般教导,也于事无补。

念小学时,我爷爷奶奶经常辅导我做作业,我偶尔问起某些题的答案。奶奶偶尔会不耐烦,便气呼呼问我是不是上课没听课,不然怎么不会呢?我便急忙解释,我有听课,但某某老师教的太难理解,我就没听懂。我奶奶说她现在讲一次,要是听不懂那没办法了,那就是你太蠢我教不好你。当场我就又气又无奈,只心里默默祈祷能学会。

在奶奶简洁明了的讲解,在我认真又谨慎的听取,终于弄懂了那一道道数学题。这也属于某位老师的教导方式不合适我,这也就有了那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为这个教导方式不合适我,所以这位老师于我当时而言,属于不会教、教不会。

教不好与不会教

当然有教不好的学生,那是该学生不想学,或是该学生对某老师的教导方式不能理解。我在学生时代见过某一两个同学,便是那种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所以即便是课后老师补课或辅导机构上阵,结果依然是教不好。不会教是该老师的教导方式不合适某些学生,或是老师讲的太深刻,学生的经验不足以理解。

若以两方面参夹,那便是指这位同学有意愿学习且认真听解了,但由于这位老师的教导方式不适于这位同学,故而有“教不好与学不会”之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据我了解,这句话经常某些校长或教育行政官员用来要求或批评教师,而引起了不少教师的反感。查查网上,关于这句话的讨论、辩论、争论很有不少。反对者认为,这句话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只是给老师增加了巨大的无形压力。赞同者认为,这句话是教师努力的方向,不少优秀教师用实践证实了这句话的真理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学生千差万别,让他们思想学习各个方面都齐步走,是不可能的。就短期说,只要每个学生都在他们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就长期说,教的学生部分成为优秀人才,多数成为合格公民,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有人把“教好”理解为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甚至都考上重点名牌,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形成的片面认识,犯了思想上绝对化的错误。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好”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昨天没有“教好”,不等于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没能“教好”,不等于明天不能“教好”。另一方面,昨天有进步,还没达到“好”的标准;今天有进步,还是没达到“好”的标准;但坚持下去,不断进步,就能达到“好”的标准。这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既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老师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教师。但适合做教师的人中,不会教的老师、教不好的老师,肯定也是有的。话说回来,那些“会教”的、“教好”的老师,也不是一上讲台时就“会教”、就能“教好”的,更不是天生的。他们也是逐步成长起来的。很多优秀教师写的教育日记、建立的学生成长档案,就是这样不断探索的轨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可以而且应该用这句话不断激励自己,并把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职责和理想。教育管理人员或社会其他人员却不应用这句话来要求所有教师,把教育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归罪于教师“不会教”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08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之口。那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学生千差万别,让他们思想学习各方面都齐步走,那是不可能的。就短期而言,只要每位同学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被认为“教好”了;就长期说,部分成为优秀人才,多数成为合格公民,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其中的关键在于你怎样理解“教好”这个词,你对这个词的标准是什么样的。
陈鹤琴先生在一本书中,列出了活教育与死教育的十大区别,其中有一点:教育目的,他觉得活教育的目的是在培养做人的优良习惯和服务精神。如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是以这个条件为前提,那么所谓将学生“教好”就是培养出学生的优良习惯和服务精神。而现在大多数说的“教好”就是教的学生的成绩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华横溢。所以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还是你对“教好”这个词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体现了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一套教育方式是适合自己的,可以让这个学生变得更好,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老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但老师不是神,老师也是人,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为了把一个学生教好而不顾其他的学生,如果说让老师对每一位同学都因材施教,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老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并且教育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问题,而不是某一个环节的问题,它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学生在进到学校里之前就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他的某些习惯或者是道德思想都已经接近定型,老师很难再去改变。并且因为这些思想,学生可能不太愿意去学习或者是对学习的态度不认真,这也是导致他学不好原因。而现在教育体系就是把太多的教育责任抛给了学校和老师,让老师倍感压力,学生这么多,很多你都无法顾及到的。除此之外,学生学不好也有自身的一部分原因,如:他自己本身的能力有限。
当然,以上也不是为了帮老师开脱责任,只是希望大家不要片面的觉得学生学不好就是老师一个人的原因。因为不可否认老师在教育学生上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并且学生大部分学习知识的时间也是在学校,是由老师教导的,所以老师对教育学生也有很大的责任。
学生学不好可能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方法不适合,其中有老师的原因,但是也会有学生的自身原因,或者是家庭社会教育影响的原因, 所以说学生学不好是有各方面的因素的,不能完全归责于某一方。
第3个回答  2021-01-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