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艾灸?

想自己做艾灸,但是听说艾灸要有正确的时间和穴位,不能随自己的心情乱灸?

1、直接灸

古代的艾炷灸法多为直接灸,直接灸又叫着肤灸、明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穴位皮肤上来施灸的一种方法。直接灸因施灸目的和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发泡灸和瘢痕灸三种。

(1)无瘢痕灸:施灸以温熨为度,不致起泡,不遗留瘢痕。多用小艾炷。临床适用于虚寒病的轻症。(对昏厥、小儿及感觉麻痹的患者应小心,防止发泡或灼伤皮肤。)

(2)发泡灸

临床上发泡灸多用小艾炷,对皮肤的灼烫程度较轻。

当病人感到皮肤发烫后再继续灸3-5秒钟,此时施灸部位皮肤可出现黄斑,且有汗出,隔1-2小时后就会发泡。发泡灸适用于一般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皮肤疣等。(施术者要控制艾灸的时间。)

(3)瘢痕灸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用黄豆或枣核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化脓、结痂,痂脱落后留有永久性的瘢痕,故名瘢痕灸。此灸法适用于哮喘、肺痨、癫痫、溃疡病、慢性胃肠病、瘰疬和发育障碍等症,对高血压病患者,有预防中风的作用。常人施此灸法,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施术者要征得患者同意。)

2、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利用其他物品将艾炷与皮肤隔开施灸的一种方法。间接灸法可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且火力温和,患者易于接受,临床上较直接灸更为常用。间接灸法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间接灸法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等。

(1)隔姜灸:利用姜片做隔物而施灸。生姜辛温无毒,生发宣散,调和营卫,祛寒发表,通经活络的功效。适用于一切虚寒病症,尤其对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等症,疗效可靠。(施术者应常掀起姜片查看,防止因患者感觉迟钝而造成起泡)

(2)隔蒜灸:利用蒜做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大蒜辛温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临床上适用于治疗痈、疽、未溃疮疖、无名肿毒、肺痨、腹中积块、蛇蝎毒虫所伤等症。

(3)隔盐灸:隔盐灸是用盐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只用于脐窝,他处禁用,故又称神阙灸。食盐咸寒,入胃、肾、大小肠经,有涌吐、清火、凉血、解毒之功。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用,适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淋病、脱证。

(4)隔附子灸:是用附子作间隔物施灸的一种方法。附子辛热有毒,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附子与艾火并用,适宜治疗各种阳虚病症。

3、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在施灸部位(穴位)进行熏灸的方法。艾条灸分为手持灸和艾灸器灸两种方法。手持灸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

(1)温和灸:施灸者左手中、食二指放于被灸穴位两侧,以感知患者皮肤受热程度;此法温通经脉、散寒祛邪,多用于灸治慢性病,临床运用最为广泛。

(2)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旋于施灸部位上,距离皮肤3cm,平行往复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可灸20-30分钟;适用于风湿痹证、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等。

(3)雀啄灸: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穴位,上下移动,鸟雀啄米样施灸,一般可灸5分钟左右。多用于灸治急性病、昏厥急救、儿童疾患等;此法热力较强,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4、艾灸盒的使用方法,施灸时,把温艾灸盒安放于平坦的应灸部位,将点燃的艾卷对准穴位置于铁纱上,盖上盒盖。艾盒盖打开的大小程度可根据温度调节。每次施灸时间在15-30分钟。可以一次灸附近的多穴,在针刺穴,再次施灸。适用于常见病症:痛经、腰痛、腹泻等病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4

    自己在家艾灸的话,一定要做到关闭空调,避开风扇,千万不要坐在当风口。这个时候选择一种比较舒适的方式,比如说做好或者躺好,然后听点轻音乐,让自己平静下来,再专心致志的找到要艾灸的穴位,然后开始艾灸。

    要明确艾灸并不是单纯的只是正确选择穴位进行艾灸,还可以结合推拿、泡脚以及热敷等这样的方法来一起施治,这样获得的针灸效果会更理想。

    03

    选择正确的艾灸方式。目前艾灸的方法有多种,比如说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以及温灸器灸等这五种常见的方式。大家要懂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合适的艾灸方法。

    04

    如果想要直接灸的话,要记得选购大小适宜的艾柱,这类艾柱可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就是有的如果将皮肤给烧伤的话,过后会留疤,就叫做瘢痕灸;如无烧伤化脓不留疤的话,叫做无瘢痕灸。

    05

    如果想要间接灸的话,需要借助外物或者药物等,将艾柱跟施灸穴位的皮肤进行隔开,然后才开始施灸。这类办法可以是用生姜来隔开,或者用盐,或者用蒜等来隔开,我们分别称之为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

    06

    如果是要用到温针灸的话,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到针刺跟艾灸一起结合的办法来实施了。我们可以用长约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点燃施灸。等到艾条烧完了,灰烬去除了,就可以取出针了。

    做完艾灸后要注意一些事情,比如说施灸后要尽量保持饮食清淡,还不能过度操劳,建议一定要避免性生活,同时还要让心情持续在开朗的状态。

    08

    另外,开始艾灸后一般是无不良反应的,若发现有不良反应的话,比如说发热、疲倦、口干或者全身不适等,这些情况问题不算严重,通常情况下继续施灸的话会让症状消失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09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艾柱和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熏灼,防止疾病的一种方法。艾叶是艾灸的主要材料,艾叶是一味性温的药物,入肝、脾、肾经,具有温经通络、止痛安胎的功能,现代医学表明艾叶具有抗菌、抗凝、止血、增加免疫的功能。艾灸分为艾柱灸、隔姜灸和隔物灸,又分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就是把艾叶直接放在皮肤上,又分为化脓灸和瘢痕灸。隔姜灸就是把艾叶放在橘皮上面进行艾灸,起到一个温通的作用,功效是温经散寒、通络、扶阳固表、升阳、拔毒泄热和延年益寿,也起到一个美颜的作用。艾灸要注意禁忌证如下:

1、饭后一个小时不宜进行艾灸;

2、心率比较快的冠心病患者艾灸的时候要注意;

3、过饥过饱、醉酒、孕妇不要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6-09
艾灸分为很多种方法,有艾条灸,间接灸,温针灸和直接灸。如果要直接灸的话,要在家中找一个避风的位置,然后躺在床上,用艾条灸柱直接在皮肤上灸,但是这样容易留下疤痕,如果要间接灸的话,可以用一个物品把隔开,在皮肤上灸
第4个回答  2020-06-09
艾灸是传统医学的一种外治法。是将艾草点燃施于特定的穴位或经络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艾灸包括直接灸法和间接灸法。不同的治疗方法操作的要点也不相同。
我们常用的无瘢痕灸就是直接灸法的一种,将艾绒搓成艾柱,置于穴位上,然后点燃,快要燃尽时用镊子夹走再换一柱,直到皮肤微微发红,有热热的感觉。还可以在艾柱下方放上姜片、盐。附子等。常用的还有艾条灸,用艾条去熏蒸特定的穴位。
其治疗的机理温热作用、特定穴位的刺激作用以及艾叶药物作用的综合治疗,可以起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等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身体过于虚弱、以及皮肤有感染灶和高热等患者不宜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