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路径试验分析

如题所述

三轴试样由压密到破坏可分为弹性压密、屈服和破坏三个阶段。

1)弹性压密阶段:主应力差较小时,应变不大,砂粒被挤得更趋紧密,侧向的变形也不明显(图4.8)。

图4.8 三轴试验压密过程

2)屈服变形阶段:主应力差再增大,试件进入屈服阶段,轴向应变逐渐加快增大,试件开始出现较大变形,表现为轴向压缩而侧向鼓胀(图4.9)。

图4.9 三轴试验屈服过程

3)破坏阶段:当主应力差达到一个峰值后,这个峰值为风积砂的峰值强度a,应变已经较大,土的结构也变得松弛,轴向压缩和鼓胀加剧,主应力差无法再增大而逐渐开始下降并趋向于一个稳定值,这个稳定值也就是风积砂的残余强度b。可明显观察到试样有呈45°左右的破坏面。此时试样变形和轴向应变都很大,试件进入破坏阶段(图4.10)。

图4.10 三轴试验破坏过程

本节试验处理中应力路径采用以p=(σa+σc)/2和q=(σac)/2为坐标的普通应力路径表达,用来确定不同条件下砂土的强度参数。而在前面确定临界参数时则采用三维八面体应力表达,即以p=(σa+2σc)/3和q=(σac)为坐标的三维应力路径表达。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出两种典型应力路径的结果如下所述。

4.2.3.1 常规三轴应力路径试验分析

(1)干砂

三种不同密度的干砂在p-q平面中的应力路径如图4.11~图4.13所示。

图4.11 1.53g/cm3 CTC应力路径图

图4.12 1.60g/cm3 CTC应力路径图

图4.13 1.70g/cm3 CTC应力路径图

不同干密度条件下沙漠砂CTC应力路径试验结果见表4.3。通过表4.3可以看出,不同干密度情况下,随着干密度的增加,内摩擦角随之增大,但增幅有限;同时由于细砂颗粒较细,因此颗粒之间咬合较弱使黏聚力C为0。

表4.3 CTC应力路径下干砂强度参数

(2)非饱和砂

非饱和砂(1.53g/cm3)在p-q平面中的应力路径如图4.14所示。

非饱和砂(1.60g/cm3)在p-q平面中的应力路径如图4.15所示。

图4.14 1.53g/cm3 CTC应力路径图

图4.15 1.6g/cm3 CTC应力路径图

不同干密度条件下不同饱和度非饱和沙漠砂CTC应力路径试验结果见表4.4。从表4.4可以看出,相同干密度情况下,随着饱和度的增加,内摩擦角随之减小,但饱和度越大则减幅越小;同时由于饱和度小于100%,因此颗粒之间孔隙毛细效应使黏聚力不为0,随着饱和度的增加,黏聚力随之有所减小。在不同干密度情况下,干密度越大,一方面会导致内摩擦角有所增大,另一方面会导致有效孔隙减小,因此相应的毛细黏聚力亦有所增大。

表4.4 CTC应力路径下非饱和砂的强度参数

对比表4.3和表4.4可知,干砂的内摩擦角大于非饱和砂的内摩擦角约2°~3°,这是由于干砂较为粗糙使砂粒间内摩擦力较大,而非饱和砂中有一部分水起了润滑作用使内摩擦力有所减小。

(3)饱和砂

饱和砂(1.60g/cm3)在p-q平面中的应力路径如图4.16所示。应力应变曲线以p=(σa+2σc)/3和q=(σac)为应力坐标来表达,相应的应力应变及体应变曲线如图4.17~图4.22所示。砂土属于中密状态,应力应变有软化现象出现。

图4.16 1.6g/cm3 Sr=100%CTC应力路径图

图4.17 风积砂1.60g/cm3围压100kPa条件下qεs曲线

图4.18 风积砂1.60g/cm3围压100kPa条件下εsεv曲线

图4.19 风积砂1.60g/cm3围压200kPa条件下qεs曲线

图4.20 风积砂1.60g/cm3围压200kPa条件下εsεv曲线

图4.21 风积砂1.60g/cm3围压300kPa条件下qεs曲线

图4.22 风积砂1.60g/cm3围压300kPa条件下εsεv曲线

1.60g/m3干密度条件下饱和沙漠砂CTC应力路径试验结果见表4.5,对比表4.3、表4.4和表4.5可知,干砂的内摩擦角大于非饱和砂的内摩擦角约2°~3°,而非饱和砂内摩擦角亦大于饱和砂的内摩擦角,说明饱和砂中水的润滑作用大于非饱和砂。

表4.5 CTC应力路径下饱和砂的强度参数

饱和砂(1.60g/cm3)在100kPa、200kPa、300kPa围压下的加卸载循环试验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4.23~图4.25所示,砂土属于中密状态,随着围压的增大,砂土的压硬性是明显的,当然荷载越大残余应变也越大。

4.2.3.2 拉伸三轴应力路径试验分析

饱和砂(1.60g/cm3)在p-q平面中的拉伸应力路径如图4.26所示。应力应变曲线以p=(σa+2σc)/3和q=(σac)为应力坐标来表达,相应的应力应变及体变曲线如图4.27~图4.29所示,试验结果较为合理,表明改进的三轴拉伸设备是成功的。

图4.23 100kPa围压的qεs曲线

图4.24 200kPa围压的qεs曲线

图4.25 300kPa围压的qεs曲线

图4.26 p-q曲线图

图4.27 qεs曲线

图4.28 qεs曲线

图4.29 qεs曲线

1.60g/m3干密度条件下饱和沙漠砂RTE应力路径试验结果见表4.6,对比表4.5和表4.6可知,同样干密度条件下饱和砂的内摩擦角差异大约3°,表明应力路径不同会导致土体强度特性有较大差别,三轴拉伸处于轴向卸载,试样被挤长,颗粒间咬合作用基本丧失,因此,导致了RTE应力路径条件下饱和砂的内摩擦角小于CTC应力路径下的内摩擦角。

表4.6 RTE拉伸应力路径下的强度参数

4.2.3.3 应力路径试验分析汇总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不同密度、不同饱和度、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砂土的强度参数见表4.7。从表4.7可以看出相应的规律:密度越大,内摩擦角越大;饱和度越低,内摩擦角越大,等效黏聚力也越大,但最大为11.74kPa;相对于常规三轴试验,三轴拉伸条件下内摩擦角有所降低。

表4.7 应力路径处理的干砂、非饱和砂、饱和砂的强度参数汇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