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为什么中国的东周时代有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请教】为什么中国的东周时代又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孔子将鲁隐公元年即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前481年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春秋》,后人就把这一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他们互相争斗,打到最后数百个诸候国只剩下七个国家,也就是战国七雄,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即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即前221年的这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了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人们都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0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前481年结束。历史上通常将周平正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
战国时期是由于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而得名。通常将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统一(公元前221年)中国之间的时间称之为“战国”时代。
春秋时期因为孔子的历史著作《春秋》而得名。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东周初期,各地诸侯虽然有小规模的战争,但都还听命周天子的安排调遣,因此社会在较稳定的情况下发展,时局像春秋一样给人带来安定;东周后期,“春秋五霸”转变为“战国七雄”标志着一个新的格局,各地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相互战斗,战乱连连,因此谓之战国时代。
以上供参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0
立即下载
?题目
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作业帮用户 2017-11-01
同学寒假作业太难不会写?快来试试作业帮
优质解答
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475年,是为春秋时代,这个时代是周天子的势力逐步减小的时代,总体来说在中国大地上,依然是属于奴隶社会,齐,晋,楚,吴,越各国相继称霸,但是进行的战争主要是大国局部的进攻小国,而使小国屈服,并不灭亡小国,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公元前474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周天子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任何的影响力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封建改革,这个时期的土地兼并战争比起春秋时期更为频繁,春秋时期的小国家这个时候基本被这7个国家兼并掉了.
总之,春秋末期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现在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此间不断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谋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在此时代出现的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应时展开,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第3个回答  2019-02-10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战国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第4个回答  2019-02-10
孔子有部《春秋》,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因为形式不同开始互相争斗,最后只剩下七个国家,秦齐赵魏韩楚燕,也就是战国七雄
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了一本书,取名《战国策》
我们后人就习惯成为春秋和战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