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为何要分为春秋和战国?

你觉得是为什么会这样划分呢?只是因为国家数量的不同吗?

大家熟悉的《朝代歌》中有一段是: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两周两汉两晋等,都是史学家对一个朝代不同时期的划分。但春秋与战国却并非朝代名称,而是同属周王室东迁洛邑之后至秦王朝一并天下之前的那段时期。

东周之所以被史学家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两个阶段。主要是这段时期比较长,约有550年之久,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社会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与不同。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是春秋迈入战国的重要标志事件。

“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2、周礼制的削弱以及各诸侯国生产力的变革更一步加速了东周战国时期的快速演进。

春秋与战国的不同,从表面上看是传统的那套规则体系越来越崩解,而使战争越来越无序、激烈、频繁。但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於社会形态体系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周王朝建立的时候,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天子将部分土地封赐给宗室勋臣,以建立邦国,而称诸侯。诸侯再将自己的部分领地封赐给各卿大夫以作采邑,而称为家。诸侯的疆域(国)与各卿大夫的采邑(家),就共同构成了“国家”一词。

在整个春秋时代,往往是“礼崩乐坏”,充满了下克上的阴谋诡计的时代。从春秋起始的“郑伯克段于鄢”一直到孔子时代的鲁国三桓,都是这一逻辑的产物。这一逻辑的终点,则是三家分晋和稍晚之后的田氏代齐,都是上一逻辑在春秋时期得到足够积累后的结果。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结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3、中央集权君权制的确立,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

而春秋时期,虽说周王室已然式微,但在社会结构体系上并没有本质变化,仍是那种封建体系。各诸侯的国政,都由各国的世族卿大夫分掌,而很多诸侯国君都如同傀儡。但到了战国时期,却发生了变化。各诸侯纷纷实行变革,魏有李悝,齐有邹忌,楚有吴起,韩有申不害,秦有商鞅,赵有肥义,燕有乐毅。虽变革的措施不尽相同,但其变革的核心就是:加强君权、削弱世族卿大夫的权力。

故而,君权才得以渐渐加强,而世族卿大夫的实力却渐渐削弱。简单地说,春秋时期,仍为封建制度。而到了战国时期,已悄然成为了君主集权制。正是这内在的变化,而导致了社会的更加动荡,从而凸显出了时代的变化。

综上,由春秋到战国的转变,实际上是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各方面的一次重大转变。整个春秋末期,战国,秦以及汉朝初期,正是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封建制度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因此,我们将整个东周时期分割成了春秋和战国,在春秋战国之交,正是这一变革最为激荡的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0
两个时代是不一样的。春秋的主题是大国之间的争霸,战国的主题是灭国战争。
至于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是史家为了区分的方便,用《春秋》和《战国策》来为这两个时期命名。
第2个回答  2019-06-26
由于战争的原因造成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第3个回答  2019-06-28
这可能是同时两个国家的存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