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面是哪里的特色

如题所述

板面又称太和板面,历史悠久,是源自安徽阜阳太和县的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

板面通常用面粉加食盐、水搅拌,和成面团并揉搓,制成小面棒,涂上香油码好。制作时,边摔边拉,板面由此而得名。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放上青菜,浇上汤料。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使人食欲大增。

2015年5月,太和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太和羊肉板面制作技艺等被列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1月安徽10大地标美食公布 ,太和板面评选为安徽十大美食。

2019年3月由太和县烹饪协会制定发布的《太和板面制作规范》已经被纳入团体标准开始实施。

扩展资料:

太和板面属于地方美食,深受群众青睐。据太和县商务部门和太和县烹饪协会统计,截止2019年,该县从事板面经营的人员达10万人左右,分布在全国三分之一的地区,尤其是河北、山东、天津等地最为密集。

太和板面之所以深受群众欢迎,一是面好,二是汤料好。太和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汤料制作也十分讲究。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好的汤料,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看起来生气勃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板面

参考资料来源:阜阳新闻网—太和板面有了制作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9

安徽阜阳太和县的特色。

太和板面也称为安徽板面、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其面条制作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精粉,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至筋道,直至其触摸如丝绸、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时噼啪作响即可。

这样的面条宽窄有致、均匀好看,二两面,三根条,板拉扯直后可达四丈有余。板后面条即入锅、起碗,放几根青菜,浇上臊子,真个是白面条、绿菜叶、红臊子,入口来“辣酥酥,香喷喷”,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扩展资料:

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以至于人们如此评价:有其面而无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无其面,便不成特色。古往今来,岁月流逝,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积淀和众多能工巧厨的反复改进,板面已更具魅力。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达官布衣,各色人等俱百吃不厌。

板面的汤料制作十分讲究。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好的汤料,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看起来生气勃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板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24
安徽太和板面较为有名。制作时,边摔边拉,板面由此而得名。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放上青菜,浇上汤料。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使人食欲大增。
具有悠久的历史。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东汉末年,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之时,那位“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将军,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吃着乏味。厨师为了满足这位“喝断桥梁、粗中有细”的大将军,多次琢磨,反复研制,才制成这种“板面条”。张翼德吃后哈哈大笑,高竖拇指,连声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条”便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一带广为流传。
2015年5月,太和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太和羊肉板面制作技艺等被列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