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是否利大于弊

欢迎大家来讨论这个辩题,希望大家多多给出正方的观点,以便于收集材料,“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利大于弊”。会悬赏逻辑思维严密的分析!谢谢大家的参与!

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利大于弊
1有利于名著的普及率.既然是名著,那么一定有文学性质.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层次来说,他们就不愿意花时间去读,可是,改编成影视作品后,就直观性来说,增强了许多,克服了前面所诉的问题.这个层次的传播面大大的拓宽了.
2从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之后,又回归到名著.这是在青少年中存在的一个广泛的问题.剧情中让他们或感动,或思索,或惊奇等等的地方,他们常常会去原名著中搜索,去发现.
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导演,不同的演员会将同一篇名著演绎出不同的版本.这样,文学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更多的完善.
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不知对你是否有帮助?希望能有更多的探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30
对《三国演义》的作品很多,今年就有《见龙卸甲》和《赤壁》。然而拍得乱七八糟,对《三国演义》简直是种污辱,别说突出人物了,败坏了一直以来对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形象!对不熟悉三国历史的观众更是种误导!简单来说,见龙罗平的地图是错误的,赵云在打桂阳时树立的不以女色误功业的形象也倒了,而且打了一辈子也不知为何打仗,到死时居然卸甲不打了!诸葛亮出师表的忠心,死而后已的精神也没了。(看看他读《出师表》的模样)《赤壁》更离谱,曹操的霸气丢了,孔融说“焉难昭天下大信”(明显的病句),刘备的步兵能挡住曹操冲锋的骑兵,周瑜练的是陆军,周瑜的听力超群(在练军的时候还有精力和能力听到笛声),周瑜的军营是公厕——谁都可以进。对于此类影视作品,明显的弊大于利!
第2个回答  2008-10-30
1990年前的还可以说是利大于弊,堪称经典。比如西游、聊斋、封神......
后来尤其近几年的,实在不敢恭维,说是糟蹋也不为过。
时代不同了,演员的素质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的演员太虚荣又太浅薄,只重形式而不重内容,很漂亮,很帅,但也很傲。除此之外,有内涵的太少。
再者,许多名著被改的面目全非。实在弄不懂为什麽要那么改,改得好也行啊,比如西游(新版),莫名其妙加了许多子虚乌有的女子,孔雀公主啊,老龟的女儿啊......实在不明白用意何在!西游甚么时候开始变成主要体现唐僧魅力的了?画蛇添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当一个剧组从导演到演员都是抱着名利之心来拍经典,怎还配称经典?!碰到这样的影视作品,实在是让尊重经典的读者伤心啊!
第3个回答  2008-10-31
利大于弊:有益于传播,不识字的人也能欣赏,还能推广到不爱读书的人身上。

弊大于利:人们容易忽略名著。
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名著,内容大多修改过,歪曲了名著的真实内容,若修改得不好,受人批评,还会祸及名著。
第4个回答  2008-10-30
忠于名著而又高于名著。譬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与张艺谋的电影《活着》。

小说中福贵的儿子有庆是为县长春生老婆难产踊跃献血死的;电影中是被县长春生开的吉普车撞倒墙砸死的。
小说中没有为风霞接生吃馒头撑着的教授,电影中这个角色很鲜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