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定理厉害在哪里?有哪些惊为天人的应用?

如题所述

生活中的贝叶斯思维,贝叶斯定理与人脑的工作机制很像,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成为机器学习的基础。如果你仔细观察小孩学习新东西的这个能力,会发现,很多东西根本就是看一遍就会。比如我3岁的外甥,看了我做俯卧撑的动作,也做了一次这个动作,虽然动作不标准,但是也是有模有样。同样的,我告诉他一个新单词,他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先来个猜测(先验概率/主观判断)。一有机会,他就会在不同的场合说出这个词,然后观察你的反应。如果我告诉他用对了,他就会进一步记住这个词的意思,如果我告诉他用错了,他就会进行相应调整。(可能性函数/调整因子)。经过这样反复的猜测、试探、调整主观判断,就是贝叶斯定理思维的过程。同样的,我们成人也在用贝叶斯思维来做出决策。比如,你和女神在聊天的时候,如果对方说出“虽然”两个字,你大概就会猜测,对方后继九成的可能性会说出“但是”。我们的大脑看起来就好像是天生在用贝叶斯定理,即根据生活的经历有了主观判断(先验概率),然后根据搜集新的信息来修正(可能性函数/调整因子),最后做出高概率的预测(后验概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7
贝叶斯垃圾邮件过滤器。垃圾邮件是一种令人头痛的问题,困扰着所有的互联网用户。全球垃圾邮件的高峰出现在2006年,那时候所有邮件中90%都是垃圾,2015年6月份全球垃圾邮件的比例数字首次降低到50%以下。最初的垃圾邮件过滤是靠静态关键词加一些判断条件来过滤,效果不好,漏网之鱼多,冤枉的也不少。 2002年,Paul Graham提出使用"贝叶斯推断"过滤垃圾邮件。他说,这样做的效果,好得不可思议。1000封垃圾邮件可以过滤掉995封,且没有一个误判。因为典型的垃圾邮件词汇在垃圾邮件中会以更高的频率出现,所以在做贝叶斯公式计算时,肯定会被识别出来。之后用最高频的15个垃圾词汇做联合概率计算,联合概率的结果超过90%将说明它是垃圾邮件。 用贝叶斯过滤器可以识别很多改写过的垃圾邮件,而且错判率非常低。甚至不要求对初始值有多么精确,精度会在随后计算中逐渐逼近真实情况。
第2个回答  2019-06-07
根据贝叶斯定理,我们知道提高先验概率,可以有效的提高后验概率。所以解决的办法倒也很简单,就是先锁定可疑的样本,比如10000人中检查出现问题的那10个人,再独立重复检测一次,因为正常人连续两次体检都出现误测的概率极低,这时筛选出真正患者的准确率就很高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疾病的检测,往往还要送交独立机构多次检查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艾滋病检测第一次呈阳性的人,还需要做第二次检测,第二次依然是阳性的还需要送交国家实验室做第三次检测。在《医学的真相》这本书里举了个例子,假设检测艾滋病毒,对于每一个呈阳性的检测结果,只有50%的概率能证明这位患者确实感染了病毒。但是如果医生具备先验知识,先筛选出一些高风险的病人,然后再让这些病人进行艾滋病检查,检查的准确率就能提升到95%。
第3个回答  2019-06-07
当祖先遇到一个问题,最终采用了某种方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非常开心。动物都是有惰性的,为了在下次遇到此类问题时不费吹灰之力,于是就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取出来,然后就有了数学。为了给更多的人恩惠,就需要把这种方法整理成抽象的,严谨的数学理论,传递给他人,别人看完,学习到理论,然后去解决新的问题。简而言之,祖先是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提取方法,整理成抽象的严谨的理论。而后人是学习抽象的严谨的理论,并利用这些理论去解决新的具体的实际的问题。看出差别来了吧,祖先创立数学的时候,入手点是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很形象。而后人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入手点是抽象的严谨的理论。这就是困难所在。
第4个回答  2019-06-07
比如,天气预报说,明天降雨的概率是30%。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无法像计算频率概率那样,重复地把明天过上100次,然后计算出大约有30次会下雨,所以只能利用有限的信息(过去天气的测量数据),采用贝叶斯定理来预测出明天下雨的概率是多少。同样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预测。要想深入分析未来、思考是否买股票、政策给自己带来哪些机遇、提出新产品构想,或者只是计划一周的饭菜。贝叶斯定理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的,它可以根据过去的数据来预测出概率。贝叶斯定理的思考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明显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提供能力,以便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商业、金融、以及日常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