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古代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的程度。

我国幅员辽阔,所以为方便联系,古代王朝就建立了以驿传方式通达信息的制度,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唐代至清代,全国各地基本都设有驿站。一般每隔二十里就设一个驿站,一旦要传递紧急公文,按规定每天三百里,更特别的情况可以做到每天八百里。

古代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按唐代的规定快马能日行一百八十里左右,单靠一匹马跑不到目的地,要到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连续传递下去。

扩展资料:

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三者区别在于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及事态的严重性。再者,是马的质量问题,八百里加急的马是好马。

南北朝的北周宣帝,在洛阳招摇过市,亲自乘御驿马,日行 300 里。唐朝的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 500 里,用的马是御马级别。唐代的—尺合现在 0.303m,一里合 454.2m,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

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8

六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的意思都是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



1、古代形容事件紧急,需要快马加鞭将书信送达上封上面。书信传递需要驿站,每隔20里一个驿站,按每天600速度传递,虽然不是千里马,驿站换马拼命跑,一日六百里。

2、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 20 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达到 800 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

扩展资料:

所谓八百里加急相当于现在的特急件,不同的级别马匹也不同,在这当中不换马,每到一站换一次,人的吃喝全在马上,当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送信人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因此,非到万不得已(这当中最多的是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

在唐朝法律中把邮递过程中的种种失误的处罚,都规定得很细。稍有差错,便要受到严厉的处置。唐朝规定,驿长应负有若干责任,首先必须每年呈报驿马死损肥瘠,呈报经费支出情况。若有驿马死损,驿长负责赔偿;若私自减去驿站人员和马匹,则“杖一百”。对驿丁的处罚更严。唐朝规定,驿丁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八十。唐律还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六百里加急

百度百科-八百里加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08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到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第3个回答  2020-10-23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名驿兵骑着快马,高喊着“紧急军情,八百里加急”,很快就消失在了飞扬的尘土中,那么,古代这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换到现代,它有顺丰快吗?

第4个回答  2006-05-11
日行距离六百货八百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