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近年来,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关切、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和能力培养等越来越予以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逐渐成为人们教育下一代的灵魂,所以说追求达到“最优、高效与和谐发展”状态,这样就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特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论题作如下探讨:
一、教师应深入挖掘地理教材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教育内容,正在试用的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就是 "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及时捕捉契机,完成环境教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陆地资源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我国资源现状,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把每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环境状态公报"引入课堂,运用"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之发展趋势,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关注我国政府对应的各种环保措施及行动以及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重点。这种渗透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接受了环境教育,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了解了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抓起。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做法:
  1、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区域性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比如我在讲“中图版”的《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地球各圈层的插图,把图上的信息逐一 找出,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各圈层的文字介绍,两相对比,学生对各圈层的特点、所处的位置就认识得比较深刻了。然后我再布置学生完成画图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同一 幅图上把各个圈层都表示出来。这时学生会比较完整地画出地球的圈层图,而之后只要提起地球的各个圈层,学生脑海里就会很快浮现出完整的画面,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养成收集、整理地理笔记和资料的习惯——培养综合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零乱。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还可以在分析问题时知识明确、综合、清晰。此外,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静止的,都有它存在的环境条件,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因此,要让学生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去探讨它的相关问题,便于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认识。例如在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通过整理,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相关的知识拉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将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的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有关的各类问题。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意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四、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
在学生的观念中地理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难懂的又没有什么用的学科。但事实上,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的科学,是一门与社会现实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一切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乡土地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政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就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比如讲“气象灾害”一节时,我们可用江南丘陵地区在6—7月的梅雨天气或者是7—10月浙东沿海的某一台风为例,讲述暴雨与洪涝灾害;又以江南丘陵地区在7—9月的伏旱和某一年冬季该地区柑桔的冻害为例,来讲述干旱与寒潮灾害。所有这些鲜活的乡土地理,都可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产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地理。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不是靠一朝一夕或轻轻松松地去做就可以完成的。在这之中需要我们教师用心思考和不断实践,通过良好的教育途径,促成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树立起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优势,并脚踏实地承担起学生正面教育的重任,那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必将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3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途径
  一、创设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有效地理课堂的前提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宽松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学习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以前不良习惯的纠正。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班主任、课任教师的共同配合,共同管理。那么怎样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古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教师应该理解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信任、亲情与爱护,这样才能便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交流,从而把学习氛围营造起来,”
二、课前准备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精通本学科,精心备课。教材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而且要对教材的图表、案例等进行提炼,并梳理知识间的条理关系,使知识理性化,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要依据课程标准,做到总体把握教材,注意学生知识学习的阶段性,总体把握章节之间的关系,知道所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融会贯通,既将现学知识原有的知识相联系,也能够为后继学习做准备。
专研教材的同时,我们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教师就要用心研究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另外每位教师还应备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特色
三、高效的课堂设计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关键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地理有效课堂的最重要途径。下面我就从上课的几个主要环节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1、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设计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更是这样,如果想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那么首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充满兴趣,所以说,上课前的情景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有效地理课堂的情景设计怎么做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呢?
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既要抱着务实的态度,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具有“地理韵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地理知识的建构,从而真正发挥情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创设悬念情境,其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所学内容反思,促进独立思考。例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可以引用2003年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的案例来导入。,讲新加坡时,可以设问:赤道附近的典型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答: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全年高温多雨)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其气候特点呢?学生答:(全年高温多雨)那么新加坡的水资源会紧缺吗?学生往往回答是“充足的”,答案刚好相反,在学生的一片“嘘……”声中,教师引出新加坡的“地狭人稠”。
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地理的心脏”。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探索去学习,就必须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想象,要有挑战性。只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原有认知结构无法解决,即过去的手段和方式已不够用的情景中才需要思维。
再有,教师可用优美的语言来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教材中的不少章节,或描述了美妙的景色,或叙述了古老的景观。教师可以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为学生营造一个或优美或动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手段以其新颖的设计,赏心悦目的动画,奇妙的影响效果,能够制造一种与文章情境相应的氛围,先声夺人地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堂的精髓所在,一节好课,应该有好的学习过程。如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对话互动,气氛活跃。
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得有好的课堂提问。而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提出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思考能得到答案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提问可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一个主导作用,但不是一言堂。这样老师必得先明白这节课“该讲什么、怎样讲”。“该讲什么”就是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怎样讲”学生能讲的学生讲,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做的学生做。也就是说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课堂上“讲”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确、精炼和精彩。再次,课堂上的“讨论”。地理有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
3、查补缺漏提高能力的练习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地理教学法的重要原则之一。首先要精选练习的内容。精选的原则是:①从学生实际程度出发,面向多数兼顾两头;②以复习进度为依据,以认识规律为准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③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反复练,不选偏题怪题,否则要使学生迷失方向,丧失信心;④紧密结合教材。其次多练 "多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且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再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最后要设置可拓展迁移性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
4、课堂小结
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四.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媒体资源,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手段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趣,更丰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本来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变得更“活”。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量把最多最好最生动的知识传达给学生。 但是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节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 地理教学地图、板画是一种图解式板书,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多媒体可以设计出更加精美的板书、板图和板画,但是,边讲边画的效果却无法替代。如如:在讲洋流的时候,可以让教师在黑板上划出各大洲的轮廓,然后让学生填写各个洋流;在讲锋面与天气的时候,可在黑板上绘制冷锋、暖锋的示意图等。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更有利于学生识图、读图和画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学难点也将随之攻破。
总之,我们要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使之与教材完美的结合,这样我们才能建构更有效的地理课堂。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建构有效的地理课堂的途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他某个知识点更重要,因为他学会了方法,就能获取更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或为学生作出学习方法的示范;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专门的学法讲授和学法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图表的判读,提高对信息的提取、分析与运用能力及将地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中注意地理语言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醒学生易写错的字词,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平时上课做练习或讲试卷的时候加强解题方法的点拨和解题技巧的总结,并做成专题,在平时教学中渗透解题思路,让学生看到类似题目就会想起答题思路和套路。
六、注重教学评价是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桥梁
教学评价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评价,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我们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我们也能客观地判定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也正是教学评价追求的基本目的。这样,我们的地理课堂才能更有效。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不仅是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教育整体,还包括一些外部环境的研究等等,但只要我们在广泛地吸取传统的地理教育营养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我们的地理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