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博弈实验 相关知识~跪求

1.生活中有什么情况与这个博弈类似?
2.为什么收益结构改变后,选择情况会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
3.你在实验中获得什么启示?对囚徒困境现象有何看法?

囚徒困境简介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

经典的囚徒困境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拉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阿尔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举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
*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用表格概述如下:
--------------- 甲沉默(合作) ---- 甲认罪(背叛)
乙沉默(合作) 二人同服刑半年 --- 甲即时获释;乙服刑10年
乙认罪(背叛) 甲服刑10年;乙即时获释 ---- 二人同服刑2年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2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2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例子漂亮地证明了:非零和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是相冲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3
1、美国的地位正在遭到挑战,美元的地位正在动摇,但是,美元依然是国际第一货币。同时美元的价值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一直在贬值,拥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眼看自己的财富正在缩水,但是却不敢单方面的抛售美元而转向其他的货币像欧元英镑日元等,这样会遭受巨大的金融风险,甚至出现经济倒退。陷入了“囚徒困境”。中国就处于这种境况。
2、经济社会,利益是一切关系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3、“我”是独一无二的,“你”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你得心不是我的心,孤家寡人不愿为任何人冒风险。所以,统一战线真的很重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1-03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 公告产品的供给,“如果大家都出钱兴办公共事业,所有人的福利都会增加。问题是,如果我出钱你不出钱,我得不偿失,而如果你出钱我不出钱,我就可以占你的便宜。所以每个人的最优选择都是不出钱。”

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