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石梅小学的办学理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特色建设的核心是为师生的生命饱满与幸福奠基。这是石梅小学在继承与发展学校特色时的思维原点。由此,学校紧紧围绕“生命化教育”理念,在制度、管理、课程等领域进行创新实践,优化提升,推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首先,转变职能,改善制度文化。石梅小学积极探索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努力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学校创新了管理机制,汇编了教师、学生成长手册,提升了师生的自我发展需求;改革了年度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申报优秀项目,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设置了教师宣言、党员承诺等展板,提升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本着管理就是服务,教育就是服务的观点,学校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后勤服务保障、学生健康管理等,成立了家委会、家长义工团、石梅爱心团等组织。学校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开设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增强教育合力。学校爱心团由教师、家长及学生共同组建而成,定期与民工子弟学校开展联谊活动,前往福利院慰问,上山护林保洁,并远赴涟水地区考察和奉献爱心。学校的各项管理与活动都实践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办学承诺。
其次,深化改革,提升课程文化。学校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建设,不断强化教学“七认真”工作,组建了学科研究中心、班主任共同体、“石梅导师团”、“青年夜校”等,以展示课、模仿课、专场课等方式开展课堂实践,在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模式等领域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同时,围绕学校“十一·五”主课题《构建适合师生发展的校园生活的研究》,学校对各种资源进行了整合与协调,以“生成式”、“探究式”、“信息化”等作为分课题,努力做到“工作课题化,课题生活化”。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率先在“微型课题”领域潜心研究,多名教师的个人课题在市级立项,取得了骄人成果。教育局“微型课题”推广活动在学校召开。这种行动研究的方式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在各类优课评比及论文竞赛中也是出类拔萃,多名教师的随笔集获市级一等奖,《中国教师报》还开辟了“石梅笔话”专栏,传播石梅的改革理念和举措。教育同行来校参观访问络绎不绝,石梅教育的品牌美誉度日益提升。
再次,守经答变,提升特色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管理者站在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节点上,解放思想,求根循实,提出了践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自觉悟对教育本义,努力完善生命发展。学校设计了“石梅台历”、节日贺卡、个性笔筒等物品,润泽文化;编纂了《石梅小学志》,集刊《老石梅的故事》,校刊《石梅苑》,校报《同心桥》、《教育科研简讯》等刊物拓深文化。《中国教师报》《消费日报》报道了学校《石梅苑》的有关事迹。学校也注重专家引领。诸多教育专家、学者如肖川、张文质、李镇西、薛瑞萍、郑桂华、吴金根、孙双金、王崧舟等应邀走上“石梅讲坛”,传播先进教育思想,启迪教师教育观念。学校还以“心灵之约”读书会为切入口,在温馨惬意的活动氛围中交流阅读感悟,呈现阅读魅力,成就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由于学校特色文化成果斐然,《江苏教育》、《福建论坛》、《长三角教育》等分别专题介绍了学校的书香文化建设,江苏省教育学会出版了顾泳校长编著的《江苏省学校特色教育论丛》一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