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石梅小学的特色项目

如题所述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石梅小学便涉足电化教育研究。1987年,学校实现了班班有“二机一幕”(幻灯机、录音机、屏幕),电教学科覆盖率100%,电教上课率25%左右。同年5月,学校举办首届电教研讨会,而后每年1届,至2000年共举办了14届,发挥了电教示范、辐射作用。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添置电教设施,完善教学网络。如今,班班都有大屏幕液晶电视、数码展台、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门口,巨幅显示屏滚动着最新的校园资讯;机房内,最新龙芯电脑的灵活使用告诉你课堂的勃勃生机;网站上,新闻、博客、论坛向你诉说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石梅小学始终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列,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全国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苏州市信息化示范学校”等。
1990年,根据省教委文件精神,学校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积极改革:制订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纲要,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劳动师资队伍,编印系列校本教材,建立有效评估体系等,取得了显著成效。1991年,江苏电视台连续报道了学校校园管理、劳动教育、电化教育的盛况。1993年7月13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提高课堂效率,石梅小学减轻负担打攻坚战》的文章,充分肯定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1995年,江苏省电教馆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教委委托,到学校拍摄了反映石梅小学劳动教育的电视科教片《盛开的劳动教育之花》,用于培训边远地区的小学校长。同年,学校又被确认为“中德合作促进基础教育项目试点学校”,1998年12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表彰并授于劳动技术(劳动)教育先进学校称号。进入“十一·五”以来,学校以“生活本位”为中心,继续深入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劳动课堂教学研磨,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生动有趣的劳动操作大赛等,形成了具有鲜明城区特点的石梅小学劳动教育新模式。同时,学校综合实践基地也不断扩大,与美术馆、博物馆、福利院、生态园、汽车训练营等建立联系,突破空间的限制,架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